近日有媒體稱,上海將作為試點城市,在交通運輸業首先推行增值稅替代營業稅的減稅改革。雖然消息未經證實,但增值稅“擴圍”的改革方向早已明確。
2009年以來,隨著我國增值稅轉型改革的穩步推進,增值稅稅負明顯降低,但由于營業稅主要以營業額為課稅對象,且各個環節之間的營業稅不能抵扣。我國營業稅還存在著重復課征的弊病,這使得營業稅稅負相對加重,第二、三產業之間、制造業與服務業之間稅負失衡的現象也由此產生。在我國大力發展服務業、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的大背景下,因稅負失衡而阻礙產業結構的調整有悖于經濟實現轉型的目標。從國際經驗來看,絕大多數實行增值稅的國家都是對商品和服務共同征收增值稅。將增值稅征稅范圍擴大至全部的商品和服務,以增值稅取代營業稅,符合國際慣例,是未來我國增值稅改革的方向。
專家指出,目前增值稅改革推進并不順利,根本原因就在于改革牽涉到中央和地方利益的調整。如何保證增值稅改革后地方財政收入不受影響是首要解決的問題。
目前營業稅是地方第一大稅種,而增值稅是中央第一大稅種,屬于共享稅,中央和地方以75∶25的比例分成,中央占大頭。把營業稅納入增值稅的征收范圍極有可能縮小地方財政收入的盤子,使原本就已經十分尖銳的地方財權與事權不相匹配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分配問題是增值稅“擴圍”改革面臨的首要問題。
大部分地方認為,中央應該調整增值稅分成比例,至少調整為五五分成,
否則將無法彌補營業稅損失。對此專家也建言,為推進這一改革,中央不妨調整增值稅分成比例,適當彌補地方營業稅的損失。中國社科院財貿所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認為,增值稅擴圍的目的在于鼓勵服務業發展,因此確定稅率將是一個難題,因為服務業各個行業營業稅稅率不一,如果采用統一的增值稅稅率,一些行業可能反而會增加稅負,起到相反的作用。他建議,選擇一些領域和地區進行試點,在經驗成熟后再進一步推廣是比較合適的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