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轉讓的納稅籌劃案例分析
【案例】A公司持有B公司80%股權,同時A公司的全資子公司C公司持有B公司20%股權。B公司的注冊資本為5000萬元,A、C公司的出資額分別為4000萬元和1000萬元。A、C公司因調整投資結構,擬將B公司股權全部轉讓給D公司。截至股權轉讓日,B公司的賬面凈資產為6000萬元,其中盈余公積400萬元,未分配利潤600萬元,商定轉讓價格與B公司賬面凈資產相同。(假定A、B、C公司企業所得稅率皆為25%)
轉讓方案一:按照賬面價值轉讓。根據國稅發[2000]118號文件規定,A公司股權轉讓所得為800萬元(6000×80%-4000),應交所得稅200萬元;C公司股權轉讓所得為200萬元(6000×20%-1000),應交所得稅50萬元。A、C公司實際股權轉讓收益合計為750萬元。
轉讓方案二:分配股利后再行轉讓。B公司先將未分配利潤600萬元全額分配,A公司可獲得股利480萬元(600×80%);C公司可獲得股利120萬元(600×20%),因A、B、C公司所得稅率相同,根據稅法規定,分得股利無需補稅。分配后B公司所有者權益賬面值降為5400萬元,A、C公司分別將股權轉讓給D公司,根據國稅發[2000]118號文件規定,A公司股權轉讓所得為320萬元(5400×80%-4000),應交所得稅80萬元;A公司股權轉讓所得為80萬元(5400×20%-1000),應交所得稅20萬元。A、C公司實際股權轉讓收益合計為900萬元。
轉讓方案三:股權整合后再行轉讓。A公司先按C公司投資成本受讓B公司20%股權,持股比例增至100%,投資成本增至5000萬元(4000+1000),再將股權轉讓給D公司。根據國稅函[2004]390號文件規定,A公司的股權轉讓應按國稅發[1998]97號文件執行,A公司股權轉讓所得1000萬元(6000-5000)應確認為股息性質的所得,不需交納所得稅。C公司因為股權轉讓所得為0,無需交納所得稅。A、C公司實際股權轉讓收益合計為1000萬元。
分析上述轉讓方案,方案三最優,應交所得稅0;方案二次之,應交所得稅100萬元;方案一最差,應交所得稅250萬元。
應注意的問題:
由于每個企業的股權結構千差萬別,在進行納稅籌劃時,應針對實際情況加以選擇。上述方案二的制定,取決于利潤分配能否得到董事會的同意,如A公司不具有控股權,則應考慮取得其他股東同意所付出的代價是否低于節稅收益;方案三的制定,取決于整合后能否獲得95%以上的股權。如A公司與C公司不是關聯企業,只有在維護C公司利益的前提下,方案才具有可行性。
此外,股權轉讓與資產轉讓相比,由于沒有發生直接的資產轉讓,也就規避了轉讓不動產的營業稅,同時按照財稅[2003]184號文件規定,股權轉讓中企業土地、房屋權屬未發生轉移,不征收契稅。股權轉讓納稅籌劃已成為資產轉讓時需重點考慮的選擇方案。
上一篇:新企業所得稅法下的四種優惠形式
下一篇:新辦企業的稅收籌劃


新用戶掃碼下載








新用戶掃碼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