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風險管理化“險”為夷
——淮安市***股份有限公司稅收風險管理案例
對個案進行案頭風險識別、評定和應對,就是解決處理什么風險和怎么處理的問題。處理什么風險要利用稅務人員的綜合知識和分析能力,即所擁有的稅收、會計、法規以及行業經營法則等,通過一些數學模型進行計算分析,給各項指標打分。這就好比醫生看病,要依靠各種檢驗報告來初步判定病人的基本病情。怎么處理的問題么查則要依靠稅務人員的職業敏感,就是稅務人員在實地稅源監控管理過程中,將原有的疑點根據具體情況逐一落實,找出那些與納稅密切相關的切入點進行縱深突破。我們以稅收風險管理中一則具體案例進行實際闡述:
一、基本情況
(一)納稅人經營狀況
淮安***股份有限公司是市商業企業的龍頭之一,其年銷售額、年應納增值稅稅額均是同行業的領頭羊。公司位于市區黃金路段,法人代表XX,主要從事針紡織品、百貨、黃金飾品、其它食品批發零售業務。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企業申報增值稅應稅銷售收入95067245.36元,應交增值稅4673030.49元,主營業務成本78011429.83元,其他業務利潤1643258.02元,營業外收入12294.70元,營業外支出33998.94元,凈利潤1449846.73元,存貨期初余額為26681153.34元,期末余額23451242.20元,期初應付賬款期余額18985992.62元,期末應付賬款余額20326466.80元,其他應付款41767379.37元,本期進項稅金合計為13080655.56元,期初留抵稅金為0,期末留抵稅金為1387676.28元,本期累計進項稅額轉出217753.29元。本期主營業務毛利率21.86,本期稅負4.91(扣除期末留抵稅金、存貨耗用的因素,本期稅負2.87)。
(二)納稅人經營模型
①財務部門返回的店中店自營營業款
②以抵充現金的代幣券
③進入倉儲管理系統的實際發生額
④計算、匯總提供銷貨信息
二、風險疑點分析
該戶為個案風險管理對象,是我市較大規模的商業企業,其企業性質決定了該納稅人主觀故意偷稅可能性較小;該戶納稅人的經營者素質、財務核算人員素質較高,存在主觀故意偷稅可能性較小;內部環節制約手段齊全,使該納稅人存在主觀故意偷稅可能性也較小。因此,下面僅對該戶的風險時期和風險環節進行風險分析。
(一)風險時期分析
通過對商業企業納稅人的典型調查,發現特別是經營生活資料為主的納稅人,銷售旺季以農歷的三大節日為主軸線展開,平時輔以各種促銷活動。銷售旺季,納稅人的主要涉稅風險以推遲銷售、人為調節稅款為主,而開展較大規模的促銷活動時,伴隨著相關商品價格的大幅波動,稅收風險也相應變大。
(二)風險環節分析
經對納稅人經營模型圖的觀察分析,該戶納稅人可能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風險環節:
1、在店堂環節
⑴店堂環節存在的最大風險為:顧客購物時開具的為銷貨聯單,而不是按規定開具的商業發票。這給稅收管理帶來了風險的基礎;
⑵在店堂中經營的非自營業者,其銷售額也是通過POS系統收取,通過一定的渠道返還。這部分的收入稅收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
⑶店堂中銷售貨物折抵貨幣的代幣券,銷售額的確認存在較大的稅收風險;
⑷在店堂環節收取的價外費用,并不一定反映在銷售額中;
⑸在零售黃金珠寶環節存在一定的稅收風險。珠寶飾品在組成成套飾品銷售時,在零售環節繳納消費稅的飾品和不繳消費稅的飾品分別開票,影響消費稅的稅基。
2、POS系統環節
POS系統最基本功能為收取貨款,為內部管理提供基礎數據,其管理部門為信息中心。正是由于內部分工的細化,使得稅收風險管理的風險鏈條延長。主要表現在:
⑴由于種種原因的影響,現階段折扣銷售種類繁多,花樣百出,各種促銷活動層出不窮。在收銀環節,為了特定的目的,不按規定準確進行折扣銷售的記載錄入,不按規定進行價外費用的收取;非自營業者的收入返還、代幣券折抵貨幣的記載錄入等都存在較大的風險空間;
⑵POS系統提供給內部管理者的數據是通過無縫連接的方式傳輸的,但并不是適時傳輸,其管理部門即信息中心,有權限、有能力對數據進行篩選、過濾、加工、提煉,并可給予不同級別的管理者、使用者不同的權限進行查詢、操作等。因此,只要不是超級用戶,使用者的權限操作都具有局限性。
3、供貨環節
⑴運費與貨物購銷量不成比例,可能存在多抵扣運輸費用問題。
⑵為了增加銷售收入,供貨環節支付給商業企業的與銷售業績掛鉤的各種現金返利、實物返還、促銷費用、三包費用等,各種應記銷項稅金或進項稅金轉出未做銷項稅金或進項稅金轉出的部分;
⑶店堂內由業主自營,營業款從POS系統返還的部分是否由業主自行申報交稅?
4、財務部門環節
⑴在月末一次性從POS系統導入的收入數據的完整性、真實性,存在較大的稅收風險;
⑵是否存在接收虛開的發票;
⑶是否多抵扣虛開的運費;
⑷是否對所有的收入、價外費用都進行了申報;
⑸是否對所有的所有經營環節進行有限控制和監督。
通過對該納稅人納稅風險環節、風險時期的分析,發現該戶雖然申報的銷售收入、稅負等指標較高,但其風險時期、納稅風險環節的納稅風險較高,可能存在申報不實、申報錯誤、漏申報的問題,我們按規定經STAIS系統中的納稅評估軟件,向該戶發出了《稅務約談通知書》。
三、實施約談
該公司財務負責人李某和辦稅會計徐某如期來到我局接受約談。由于約談對象為精通財務管理的專業人士,我們在約談前,擬定了詳細的約談方案,一改過去以宣傳稅法、進行納稅輔導為主的格局。將需要了解的內容羅列,確定約談技巧,明確主攻方向,確定約談以旁敲側擊、多點擊破、步步為營為主的思路。約談時兩名同志負責主談,一名同志負責記錄。為了不使氣氛緊張,約談以閑聊的方式開始。主談人員和財務負責人李某從公司的運作模式談起,從公司的人事管理,考核機制說到公司的績效評價,盡可能多的展開話題,盡量多的掌握第一手有用信息。經過我們酷似漫不經心、毫無重點實是驚心策劃、有的放矢的交鋒,使我們基本掌握了該公司的層級關系、運作模式、核算體系,為我們的下一步主攻方向明確了重點。經過短暫的合議,我們進一步理清思路、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確認進入實質性的交鋒,排除分析中的疑點。在進入新一輪的約談后,評估人員就心中的疑問,及先前擬定的約談方案,向被約談對象問詢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要求給予明確:
(一)商業企業未逐筆開具發票問題,以及與之相關的收入確認的依據;
(二)所有的折扣折讓銷售是否符合當前稅法規定的扣減銷售額的標準;
(三)所有的收入、價外費用是否都進行了申報;
(四)是否存在申報錯誤、申報內容不實、申報稅基不正確。
我們通過數據分析和第一次約談,已經掌握該公司在以上幾方面存在問題的大致情況,所以,當我們提出上述幾方面問題時,納稅人表示認可。兩天后,該納稅人將自查結果報告我局(因在約談環節已自查補稅,不需再經后面環節):
(一)申報不實、不正確類:未及時申報銷售收入80萬元,合計自查補報銷項稅13.6萬元;
(二)申報錯誤類:因申報錯誤,誤記進項稅金轉出1.24萬元,應計提銷項稅金1.24萬元。
四、思考與啟示
(一)對企業資料的審核分析不能公式化,要對企業所屬行業和企業特征進行分析,了解行業特點,熟悉行業財務制度,掌握企業內部組織、控制、運行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在審核分析中發現重大風險疑點或進行疑點突破。
(二)個體風險評估要利用所掌握的多個方面的納稅數據和調查問卷的信息,通過數學模型的計算、比較、篩選,給每個參與評估的稅收指標和財務指標打分,依據綜合評分確定企業的稅收風險。分值越高,稅收風險越大。風險評估是一種科學的分析,它有助于提高評估質量和效率,但它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滲透到稅源管理工作的每一個環節。許多稅務人員可能沒有意識到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各種分析判斷都是一種樸素的風險評估,只是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風險評估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幫助稅務人員找到違法行為可能發生的地方,初步擬定評定、處理方案。在征詢約談中,可以通過交談了解情況,尋找線索,但一定應在掌握一定線索的情況下再展開實質性提問,借用律師界一句話:“不問那些不知道答案的問題”,有的放矢才能有效突破。
(三)企業經營中的異常指標是風險分析評定的重要依據。稅務人員不單要關注納稅指標,還要關注與納稅沒有直接關系的經營指標,如經營中的能耗、人工費、資產報酬率、資金周轉率。雖然它們不能直接對稅收產生影響,但能通過這些指標發現企業經營的異常現象,從而發現稅收違法行為。要多從納稅人的角度,想一想企業為什么要這么做,背后的誘因是什么,哪些行為對現在的稅收產生影響,哪些對未來的稅收產生影響。
(四)通過數據印證風險評估的有效性。風險評估測評出的異常指標是籠統的,要在實地核查中用具體的財務數據來檢驗,而在驗證的過程中還要通過各種數據進行科學的抽樣和核算。即使通過抽樣統計不存在稅收違法行為,這種方式也能使稅務人員更清楚地了解企業的經營特點,為今后的風險評估提供借鑒。
(五)查后跟蹤評價是風險評定處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稅務人員在總結檢查結果時,重點往往放在查獲額上,現在應將重點放在違法采用的手段和這些手段產生的不正常的財務指標、稅務指標以及對高危行業的分析上。處理后跟蹤評價是評估前風險評估的必要補充,根據評估處理結果對前期的選案指標加以補充和修正,使稅務人員在風險識別——風險評定——風險處理——風險識別的良性互動中完善風險管理工作的機制和方法,使管理工作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


新用戶掃碼下載








新用戶掃碼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