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8 08:42 來源:李世敬
新會計準則體系下,有些會計政策具有選擇性。企業在面對這些具有選擇性的會計政策時是否都會選擇同一種會計政策的方法?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企業在具體進行某個會計政策選擇時,會考慮很多種動因,以實現本企業的目標。這些動因中,有合理的,也有不當的。其中,對于不當的動因,我們應采取各種措施來給予遏制。本文分別從主觀能動性和客觀必然性來具體分析會計政策選擇的動因。
一、會計政策選擇動因之主觀能動性分析
1.合理避稅
避稅可以讓企業有更多的利潤,實現更大的利益,因此,企業就會千方百計的去選擇那些能少交稅或不交稅的會計政策來進行避稅,企業避稅可以為企業減輕稅負,節約資金,增強競爭力,也可以使企業的長遠戰略規劃更為合理有效。另外,企業合理避稅,客觀上促進了國家稅收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公司管理者在會計政策和會計方法的選用上有較大的靈活性,因而對企業管理者而言,稅法的規定為其開展提供了彈性空間。管理者會通過選用適當的會計政策和方法調減應納稅所得額。
2.資本市場運作
一方面,企業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會計政策是為了取得貸款籌措資金。貸款為企業擴大經營規模,提高競爭力創造了有利條件,銀行在考慮貸款給企業時,必須考察企業的償債能力或是提出一些限制性條款。作為企業的管理當局,為順利地籌集款項,就會進行會計政策選擇。另一方面,企業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會計政策是為了發行股票和股票上市的需要。發行股票以及上市,能夠擴大企業的籌資來源,有效地擴大上市公司的知名度,提高了上市公司的信譽,所以這也是很多企業進行會計政策選擇的一個動因。
3.避免處罰
由于我國會計相關法規的逐漸完善,會計主體在選擇會計政策時,要考慮的一個因素是避免處罰,來竭力維護企業的利益。這一點對上市公司更甚,如上市后,如果連續三年虧損,其股票將被終止在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比如說,如果某上市公司前兩年連續虧損,則第三年的盈利情況對該上市公司的股票是否能在證券交易所繼續掛牌交易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時,該上市公司可以采取少提資產減值準備來增加該公司的利潤。
4.盈余管理
會計政策是財務報告信息編制、生成的基礎,但會計政策的選擇亦為企業留下了盈余管理的空間。盈余管理是追求一種令自己滿意的財務狀態,而會計盈余是決定財務成果是否滿意的重要參數,因此企業往往通過選擇適當的會計政策來達到其盈余管理的目的。
二、會計政策選擇動因之客觀必然性分析
1.會計方法選擇地多樣性
在制定會計準則時,為了平衡各方的利益,準則的制定機構就放寬了對一些會計事項的處理權限,對同樣的會計事項同時賦予了多種會計處理方式,這些并存的會計處理方法也為企業管理當局選擇會計政策提供了選擇權。那么,企業在對一些會計事項進行處理時,必然會先選擇會計處理方法,選取對自己最有利的方法。
2.經濟業務的復雜性
由于市場具有不確定性,從會計角度出發,企業的會計系統必須具有高度的靈敏度和適應性,通過會計政策的選擇,來應對不斷出現和變化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在現今的經濟社會中,無論是企業的組織形式還是其經濟性質都呈現出多樣性和復雜性,會計準則作為普遍性的指導原則可適用各種類型的企業,涉及到具體會計實務處理的會計政策則因企業經濟業務性質的不同而應有所區別。
三、不當會計政策選擇的對策分析
1.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會計政策的選擇過程貫穿于會計計量、確認和報告的全過程,所有的實施過程都要財務人員來完成。因此,要重視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要采取多種形式對企業會計人員進行后續教育和培訓,不斷提高他們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修養,讓他們充分認識會計政策選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規范會計政策選擇披露機制
監管部門要求企業披露的信息是公司信息披露的最低限度。雖然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28號規定了在報表附注中披露重大會計政策,但是在具體的執行中并不規范。因此我們應進一步完善會計規范體系,加強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監管和懲處力度。同時還應該加強注冊會計師對企業會計政策披露是否規范的監督。
3.完善公司的薪酬和內部監督機制
要設計比較合理的管理層薪酬。在代理人的業績衡量標準上,不僅采用會計數據,同時還應采用股價和其他非財務數據,減少對會計數據的依賴,增強業績指標的客觀性和全面性。建立完善的、公平的經理人激勵機制,健全考核制度,將其薪酬與企業長期績效聯系起來。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