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負債是指償還期在一年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以上的債務,主要包括長期借款、應付債券、應付引進設備款、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應付款等。企業舉借長期債務主要是為了購置固定資產、進行基本建設,對現有固定資產進行改、擴建等。因此,長期負債具有數額大,償還期限長等特點。
(一)長期借款的核算
長期借款是指企業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種借款。 為正確核算長期借款的本息及借入和歸還情況,應設置“長期借款”賬戶,賬戶貸方登記借入的長期借款數額及應付的利息;借方登記歸還的長期借款本息數;貸方余額為企業尚未償還的長期借款本息。該賬戶按借款單位設置明細賬,并按借款種類進行明細核算。
①借入長期借款本金
②計息,如借款是為工程而發生的,在工程交付使用之前發生的利息費用計入工程成本,在工程交付使用之后發生的利息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③借款到期,歸還本息
(二)應付債券的核算
應付債券是企業依照法定程序發行,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具有一定價值的證券。發行債券是企業籌集長期資金的方式之一。債券向社會公開發行,向非銀行的各單位、個人籌措資金,債券可在市場上流通轉讓。企業因資金不足發行債券必須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發行債券籌集的資金可用于購建固定資產,也可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發行債券的企業,應按債券載明的付息日期和票面利率向持券人支付利息,在債券到期時按債券面值償還本金。
債券上標明的利率為應付利息的年利率,而債券實際發行日金融市場的利率則為市場利率。由于債券是預先印制好的,市場利率發生變動時,票面利率已無法更改。因此,當債券發行時,票面利率與市場利率不一致時,應調整債券的出售價格。當債券票面利率高于市場利率時,意味著企業每期要按高于市場利率的票面利率多付出利息。
這時,企業可以提高債券的售價,即債券溢價發行,超過面值部分的收入,稱為“債券溢價”,債券溢價實質上是向購買者預收的一筆款項,作為發行債券的企業今后多付利息的一種補償,這筆款項應在債券存續期內分期攤銷,以抵銷按票面利率計算而多計的利息費用。當債券票面利率低于市場利率時,意味著購買債券者按票面利率所得到的收益要低于市場利率水平,為補償購買者的這種損失,企業可以降低債券的售價,以低于面值的價格出售債券,即債券折價發行,低于面值的部分稱為“債券折價”。
債券折價實質上是預先付給購買者一筆利息,以補償購買者今后少得利息的損失,債券折價應在債券的存續期內分期攤銷,以追加按債券票面利率計算而少計的利息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