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論壇
封面專題:審計成本、預期損失與審計收費——來自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明 張連起( 4 )
理論探討:淺論人力資源會計的有關問題 王紅梅 程玉民( 8 )
△破解我國會計倫理困境初探 萬宇洵 劉 霞( 9 )
課題研究:現代產權制度與會計信息質量控制關系研究 湯湘希 王華軍(11)
工作研究
創新基金:科技創新基金的確認與計量及其對評審結果的影響 王淑霞(16)
會計獨立性:強化會計行為的獨立性促進會計運行機制的有效運轉 劉 洪(17)
成本法新解: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核算新解 金 煒 王虹英(18)
資金管理:集團公司資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 劉會玲(20)
成本管理:談生產制造企業降低成本的途徑 易圖幸(21)
就業成本: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成本核算探索 楊榮蘭(22)
票據管理:收費票據管理現狀及強化管理措施 馮慧芳(24)
預算管理:從高校發展戰略談績效預算管理 高 雷(25)
△企業預算管理模式研究——兼論中國企業預算管理模式的選擇 袁曉波(27)
福建省煤炭集團專欄:論全面預算管理在現代企業中的應用 鄭英朝(29)
稅收籌劃:關于企業集團稅收籌劃問題的探討 董海霞(30)
增值稅模式:消費型增值稅下會計核算方法 江芙蓉(32)
福利企稅:社會福利企業的稅收及財務管理 王 瑩 王 娟 王 暉(33)
財務風險:現金流量風險成因探析 段九利 郭志剛 劉紅心(35)
外商稅籌:淺談外國承包商的稅務籌劃 徐海蘭 孟祥興(36)
籌資風險:現代企業籌資風險的防范 施金影(37)
擔保與反擔保:擔保與反擔保涉及的會計問題及其處理 鄒玉桃(39)
合并報表:合并會計報表中幾個問題的思考 呂利春(41)
小額貸款:小額貸款對“草根經濟”的深遠影響 主父海英 亞春林(43)
強農財政: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財政政策選擇 范寶學(44)
集中支付:論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模式的建立——現階段國庫集中支付與會計集中核算結合模式的思考 任 宏(46)
政府會計:論權責發生制引入我國政府會計的可行性及路徑葛洪朋 于萬輝(47)
高校委派:建立高校校辦企業內部財會人員委派制度的思考 羅國慶(48)
財會經緯
新準則析:試析審計風險準則及其變化 丁紅燕(31)
△厘清使命 與時俱進——新會計準則體系的確立背景、特點及影響剖析 馬永義(33)
準則研究: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引發的思考 顧 瑩(50)
新舊準則對比:淺析《企業會計準則——借款費用》 林 彬(51)
新準則析:對于2006年會計準則變化的思考 劉桂春(53)
“投資準則”析:談重要性、謹慎性兩原則在投資準則中的應用 陳海燕(54)
“債務重組”析:對新《債務重組準則》的幾點分析與思考 嚴紅梅 閆孜冰(55)
“所得稅”法析:“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解析——基于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與收益表債務法的比較 沈銀萱 張志鳳(57)
國際并購:論國際并購風暴給我國企業運作帶來的積極影響 何耀明(60)
盈利質量:盈利質量分析 何華 干勝道(62)
負商譽探:對負商譽的有關問題及其會計處理的探討 張來斌 陳宗強(64)
成本控制:供應鏈環境下的成本控制:一個戰略視點 戴新民 朱佳翔(66)
無形資產:談無形資產會計的發展趨勢 張永宏 肖思奎 竇麗麗(68)
會計法律規范:我國企業會計法律規范適用的協調——基于《立法法》路徑 陳 娟(69)
企業核心能力:核心能力與企業戰略分析申景奇(70)
研發項目評價:利用平衡計分卡評價研發項目 朱雪珍(72)
虛擬經濟:基于虛擬化的財務管理與理財理論 易愛軍(74)
股改與對價:股改:是否存在“雙贏”對價方案 龍成長(76)
山西注協專欄:金融審計風險的成因及防范對策 張利芳(77)
案例教學:對高級財務會計案例教學中案例的探討——企業集團內部存貨交易的研究 于 夢 于亦銘(78)
上市公司:構建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制度的有效監管體系 孫靜芹(80)
實踐教學:如何構建會計專業“三化”主導型實驗課程體系 潘上永 姚軍勝 楊智勇孔德蘭 黃道利 范春蓮(82)
司法會計:論司法會計鑒定的基本條件 趙如蘭(85)
法規解讀:解讀《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征求意見稿)丁自明(86)
信息標準化:會計數據和信息的標準化與充分利用 嵇俊康 金光華 李占國(87)
EVA探討:關于經濟增加值的探討 齊友發(91)
注師民責:注冊會計師民事責任分析 李傳憲(94)
財苑博覽
“帳”字辨考:“帳”字辨考 趙麗生(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