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已解決
(1)2023年12月11日,長城公司向光明公司銷售一批不含稅價格為2000萬元的產品,產品成本為1500萬元。合同約定光明公司收到后3個月內若發生質量問題可退貨。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上述產品未發生退回。根據經驗,該產品的退貨率為10%。寫出相關會計分錄及遞延所得稅
老師正在計算中,請同學耐心等待哦
08/09 00:58
樸老師 
08/09 00:59
一、2023年12月11日銷售時的會計分錄
1.?確認收入及預計退貨
借:應收賬款 22600000(2000萬×1.13)
貸:主營業務收入 18000000(2000萬×90%)
貸:預計負債——應付退貨款 2000000(2000萬×10%)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600000(2000萬×13%)
2.?結轉成本及確認應收退貨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13500000(1500萬×90%)
借:應收退貨成本 1500000(1500萬×10%)
貸:庫存商品 15000000
二、遞延所得稅相關分錄(假設所得稅稅率25%)
預計負債:賬面價值200萬元,計稅基礎0(稅法不認可未實際發生的退貨負債),可抵扣暫時性差異200萬元,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200萬×25%=50萬元。
? 應收退貨成本:賬面價值150萬元,計稅基礎0(稅法不認可未實際退貨的成本),應納稅暫時性差異150萬元,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150萬×25%=37.5萬元。
分錄: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500000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375000
貸:所得稅費用 125000
84785043 
08/09 01:00
你看答案跟你說的不一樣?
樸老師 
08/09 06:28
“2000 - 1500”是該筆銷售業務的總毛利,由于會計按預計退貨調整了收入和成本,稅法不調整,產生了暫時性差異,在計算遞延所得稅時需要考慮這部分差異的影響 ,題目解析里是把該業務預計退貨部分的毛利影響((2000 - 1500)×10% )納入遞延所得稅資產計算的基礎差異中,和其他差異一起,乘以稅率得出遞延所得稅資產余額 。
84785043 
08/09 06:33
那我昨天問你的另外一個題目處理方式按照這個處理對不對,那個預計負債在遞延資產,應收退貨成本在遞延所得稅負債
樸老師 
08/09 07:46
按這個邏輯做是對的
84785043 
08/09 07:58
還是沒明白,同樣的題目,一個全部都是遞延所得稅資產,一個在遞延所得稅資產一個在遞延所得稅負債里面
樸老師 
08/09 08:02
只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可能是簡化處理,將“預計負債-應收退貨成本”的凈額(即退貨導致的利潤減少額)作為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整體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本質是合并了兩項差異的凈額)。
?分別確認資產和負債:是嚴格拆分處理——預計負債(負債類)產生可抵扣差異→遞延所得稅資產;應收退貨成本(資產類)產生應納稅差異→遞延所得稅負債。
84785043 
08/09 08:03
那考試到底怎么做,沒有標準嗎
樸老師 
08/09 08:07
考試時通常應按照會計準則的規定,分別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
對于預計負債,因其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稅法一般在相關支出實際發生時才允許扣除),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對于應收退貨成本,其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稅法在銷售時可能已全額扣除成本),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例如,企業銷售商品時預計退貨率為20%,確認了預計負債和應收退貨成本,假設預計負債金額為200萬元,應收退貨成本金額為160萬元,所得稅稅率為25%,則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50萬元(200×25%),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40萬元(160×25%)。
若題目有特殊要求或給出的條件表明可以簡化處理,將兩者的凈額作為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整體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此時按題目要求答題即可,但這種情況相對較少。
閱讀 146
00:10:00
描述你的問題,直接向老師提問
175

意見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