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已解決
老師,我們這邊是從事網(wǎng)絡電商,網(wǎng)店有時二十幾個,每天都要統(tǒng)計銷售,其中有七八家供貨商,每天的任務,統(tǒng)計各店鋪銷售,分批下單到各個供應商,感覺這數(shù)據(jù)好多,好亂。聽老師這個都有什么方法讓數(shù)學條理清楚一些。還有計算的時候不容易出錯。
先標準化:給各店鋪定銷售統(tǒng)計模板(含店鋪、商品、銷量等固定維度),給供應商定下單模板(匯總各店鋪銷量);
用工具自動化:Excel 用 VLOOKUP/SUMIF 自動匯總銷量、算下單量,或用飛書表格等實現(xiàn)多人實時協(xié)作;
每日核對:銷售數(shù)據(jù)對平臺后臺,下單量對銷售匯總,減少誤差。按 “填數(shù)據(jù)→自動算→核對” 固定流程來,數(shù)據(jù)就條理清晰了
09/25 14:56
84784997 
09/25 14:59
能不能再詳細一點
樸老師 
09/25 15:03
1. 給 20 + 店鋪建 “統(tǒng)一銷售統(tǒng)計表”(每天填數(shù)的基礎表)
用 Excel / 飛書表格建 1 個 “每日店鋪銷售總表”,所有店鋪的銷售數(shù)據(jù)都填在這里,維度固定不變(避免今天記 “商品名”、明天記 “SKU” 導致混亂),表格格式如下:
序號 統(tǒng)計日期 店鋪名稱(固定選項) 商品 SKU(與供貨商一致) 商品名稱 銷售數(shù)量(必填) 平臺后臺訂單號(可選,便于核對) 庫存結余(必填) 填單人
1 2024.10.1 淘寶店 - 女裝 1 號店 GZ-NZ001 秋季連衣裙 15 8820241001XXXX 35 小王
2 2024.10.1 拼多多店 - 服飾店 GZ-NZ001 秋季連衣裙 8 6620241001XXXX 35 小李
3 2024.10.1 淘寶店 - 女裝 1 號店 SH-TZ002 針織外套 12 8820241001XXXX 28 小王
關鍵細節(jié):
「店鋪名稱」「商品 SKU」用 “數(shù)據(jù)驗證” 設為 “下拉選項”(Excel: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驗證→允許 “列表”,手動輸入所有店鋪名 / SKU),避免填錯(比如 “淘寶店 1” 寫成 “淘寶 1 店”);
「庫存結余」= 前一天庫存 - 當天銷售數(shù)量,每天填數(shù)前先核對前一天庫存,確保連貫(比如 10.1 的庫存 = 9.30 的庫存 - 10.1 的銷量)。
2. 給 7-8 家供貨商建 “專屬下單表”(自動匯總用)
按供貨商分開建表(如 “供貨商甲 - 每日下單表”“供貨商乙 - 每日下單表”),每個表只匯總該供貨商的商品銷量,格式如下(以 “供貨商甲” 為例,其商品 SKU 是 “GZ-NZ001”“GZ-NZ003”):
序號 統(tǒng)計日期 供貨商名稱(固定) 商品 SKU 商品名稱 各店鋪銷量匯總(自動算) 現(xiàn)有庫存(抄自銷售表) 安全庫存(提前設定) 下單數(shù)量(自動算) 下單人
1 2024.10.1 供貨商甲 GZ-NZ001 秋季連衣裙 23(淘寶 15 + 拼多多 8) 35 50 42 小張
2 2024.10.1 供貨商甲 GZ-NZ003 牛仔長褲 18(淘寶 10 + 京東 8) 22 40 36 小張
關鍵細節(jié):
「各店鋪銷量匯總」只抓 “銷售總表” 中該供貨商的 SKU 數(shù)據(jù),避免混其他供貨商的商品;
「安全庫存」提前和供貨商、運營確認(比如 “秋季連衣裙” 賣得快,安全庫存設 50,避免斷貨),一旦現(xiàn)有庫存 + 匯總銷量<安全庫存,就需要下單。
第二步:用 “公式自動化”—— 替代手工計算,從根源減少誤差
核心是讓 Excel / 表格自動算 “銷量匯總” 和 “下單數(shù)量”,不用手動加加減減(手工算 20 個店鋪的銷量,很容易漏加 / 錯加),具體公式怎么設:
1. 自動算 “各店鋪銷量匯總”(以 Excel 為例)
假設 “銷售總表” 在 Sheet1,“供貨商甲下單表” 在 Sheet2,要算 Sheet2 中 “GZ-NZ001” 的總銷量,用 SUMIF 函數(shù)(按 “商品 SKU” 匯總):公式:=SUMIF(Sheet1!D:D, Sheet2!D2, Sheet1!F:F)
解釋:Sheet1!D:D = 銷售表的 “商品 SKU 列”,Sheet2!D2 = 當前下單表的 “SKU(GZ-NZ001)”,Sheet1!F:F = 銷售表的 “銷售數(shù)量列”;
效果:只要 Sheet1 填了該 SKU 的銷量,Sheet2 會自動匯總,不用再手動加淘寶、拼多多的銷量。
2. 自動算 “下單數(shù)量”
公式:=Sheet2!G2(安全庫存) + Sheet2!E2(銷量匯總) - Sheet2!F2(現(xiàn)有庫存)
邏輯:安全庫存是 “必須保住的庫存”,銷量匯總是 “當天賣了多少”,現(xiàn)有庫存是 “現(xiàn)在還剩多少”,三者相減就是 “需要補多少貨”;
例:安全庫存 50 + 當天賣 23 - 現(xiàn)有 35 = 需下單 42,公式會自動算,不用手動算 “50+23=73,73-35=42”。
3. 進階:用 “條件格式” 自動預警
給 “下單數(shù)量” 列設條件格式:如果下單數(shù)量<0(說明現(xiàn)有庫存 + 銷量夠,不用下單),自動標綠色;如果下單數(shù)量>0,自動標黃色,提醒 “需要下單”(Excel:開始→條件格式→突出顯示單元格規(guī)則→小于 / 大于),不用再一個個看要不要下單。
第三步:加 “流程化核對”—— 每天花 10 分鐘,雙重校驗確保準確
即使公式自動算,也需要核對 “源頭數(shù)據(jù)”(比如銷售表填錯了數(shù)量,公式算出來的結果也會錯),所以每天固定 2 個核對環(huán)節(jié):
1. 核對 “銷售數(shù)據(jù) vs 平臺后臺”(確保銷售表沒填錯)
每天統(tǒng)計完后,打開各平臺后臺(淘寶賣家中心、拼多多商家版等),把 “店鋪總銷量” 和 “銷售表” 中該店鋪的 “銷售數(shù)量總和” 對一遍:
例:淘寶店 - 女裝 1 號店后臺顯示 10.1 總銷量 27(連衣裙 15 + 外套 12),銷售表中該店鋪的銷量總和也是 27,說明沒填錯;如果后臺是 28,銷售表是 27,就查 “是不是漏了 1 個訂單”(看平臺訂單號,對照銷售表的訂單號,找漏填的)。
2. 核對 “下單數(shù)量 vs 銷售匯總”(確保公式?jīng)]算錯)
下單前,抽 2-3 個 SKU 手動驗算 “銷量匯總”:
例:供貨商甲的 “GZ-NZ001”,銷售表中淘寶 15、拼多多 8,手動加是 23,下單表自動算的也是 23,說明公式?jīng)]問題;如果自動算的是 22,就查公式(是不是把 “銷售數(shù)量列” 選錯了,比如選成 “庫存列”)。
3. 固定每日操作流程(避免漏步驟)
把每天的工作變成 “固定動作”,按順序來就不會亂:
9:00-10:00:各店鋪運營填 “銷售總表”(填銷量、庫存);
10:00-10:10:用公式自動生成 “各供貨商下單表”;
10:10-10:20:核對 “銷售表 vs 平臺后臺”“下單表 vs 手動驗算”;
10:20-11:00:核對無誤后,給各供貨商發(fā)下單表,同步更新庫存。
進階:多人協(xié)作的工具推薦(如果有團隊)
如果是 3 人以上團隊(有人管銷售統(tǒng)計、有人管下單、有人管庫存),只用 Excel 會不方便(傳文件容易版本混亂),可以用 飛書表格 / 騰訊文檔 / 簡道云:
好處:所有人實時編輯同一張表,銷售填完數(shù)據(jù),下單崗立馬能看到,不用傳文件;
額外功能:簡道云可以設 “審批流程”(下單表填完后,自動發(fā)給負責人審批),還能生成 “銷售日報表”(自動匯總每天各店鋪、各商品的銷量,不用再手動做報表)。
84784997 
09/25 23:15
這感覺像個機器人一樣
樸老師 
09/26 06:22
我不是機器人哦,是我自己打字的
閱讀 519
00:10:00
描述你的問題,直接向老師提問
28

意見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