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影響稅收籌劃的幾個方面
稅收籌劃與國家財政收入和國家財稅政策密切相關。納稅人如果籌劃得當,會節約稅款支出,相應地國家財政收入會減少;如果籌劃不得當不但不能得到稅務機關的認可,則國家的稅收政策可能落實不到位,影響國家財政收入的真實性和納稅人稅收籌劃的積極性;如果籌劃脫離“合法性”特點,則會造成國家稅收流失,并形成企業間不平等競爭。
稅收籌劃與國家財政收入的相關性,使稅收籌劃與承擔對國家財政收入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行監督的國家財政審計聯系緊密。根據國家財政審計的職責與目的,與稅務機關、代理機構等企業外部機構相比,國家財政審計主要從對國家財政收入的影響、對國家稅收政策的完善和落實的角度看待稅收籌劃,并依照《憲法》和《審計法》賦予的權限,從稅收征納關系的兩個方面對稅收籌劃的適當性進行監督。在我國,稅收籌劃屬新生事物,納稅人對它的認識尚處于初級階段,急需各個方面對稅收籌劃進行扶持。從國家財政審計的職能分析,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稅收籌劃進行引導和支持。
針對國家稅收政策中的不完善之處,提出合理化建議,為企業進行合法稅收籌劃提供政策空間。國家財政審計作為國家審計機關永恒的主題,其職能隨著國家財稅政策的調整而變動,并服務于政策的完善和落實。當前國家財政審計的基本職能可概括為:揭露問題、規范管理、促進改革。稅收籌劃需要在稅收政策許可的范圍內實施,但如果政策本身不完善,則企業的籌劃可能走樣。而國家財政審計通過履行審計監督職責,能夠發現稅務機關和企業在執行國家稅收政策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揭露問題的基礎上,分析問題產生的政策方面的原因,提出完善政策的合理化建議,為企業進行稅收籌劃創造平等的政策空間。如針對不同類型企業增值稅稅負的差異,結合納稅人采取的籌劃方案和稅務機關的征管措施,可從增值稅進項稅抵扣方面或稅率方面進行分析,了解國家對不同行業的具體稅收規定,提出支持高附加值企業發展的建議。
督促稅務機關依法行政,可以促進企業稅收籌劃方案的落實。當前,稅收籌劃主要體現為企業個體的行為,不同的企業根據各自的生產經營情況,采取相應的籌劃方式,但不同地區的稅務機關對稅收政策的掌握不盡相同,致使同一籌劃方案在甲地得到稅務部門的認可,而在乙地卻被稅務部門認定為違規行為。國家財政審計在促進征納稅行為的統一、稅收籌劃方案的落實等方面可發揮積極作用。根據《審計法》規定,國家財政審計具有對稅務機關征收稅款和查補稅款的行政行為進行監督的職能。通過對稅務機關稅收征管情況進行監督,可對其執行稅收優惠政策情況、對不同經營方式的稅款征收情況的合法性和合規性作出評價,以促使稅務機關依法行政,嚴格按稅收政策的規定征收稅款,督促稅務機關及時落實稅收優惠政策,保護納稅人進行稅收籌劃的積極性。如稅務機關對符合稅收優惠條件的企業不能及時辦理退稅或給予批復等情況,國家財政審計均可以要求稅務機關按規定及時執行。
合法性是稅收籌劃最本質的特點,企業進行稅收籌劃時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在稅收法律許可的范圍內依法對各種納稅方案進行選擇。國家財政審計在對稅務機關進行監督的同時,還需要對企業進行延伸審計,以核實重點稅源企業稅收申報的真實性和稅款計算、繳納的合法性。對實施稅收籌劃的納稅人,需要以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情況為基礎,從兩個方面分析籌劃方案的合法性。一是比較籌劃方案與應稅行為的時間順序,確保稅收籌劃發生在應稅行為之前,否則,要確定納稅人是否有逃避納稅責任進行偷稅的可能;二是分析籌劃方案與稅收政策導向是否存在一致性,在現行稅法尚未完善的條件下,確定納稅人是否有鉆稅法的“空子”進行避稅,從而減少稅負的行為。
上一篇:中小企業須規避四大籌劃風險
下一篇:政策將給合法節稅以引導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