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投資行業的籌劃
要進行投資行業的籌劃,首先必須對行業間的稅收待遇進行比較。這種稅收比較按行業性質可分為三個層次。
一、 生產性行業間的稅收比較
眾所周知,一般國家為促進本國生產的發展都會給予生產性企業相對較多的稅收優惠。我國現行稅法對生產性企業的稅收優惠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農業初級產品及其加工產品,以及關系到國計民生的物品(如水、煤、氣)等實行增值稅優惠稅率,體現對農業發展的支持。
2、以廢水、廢氣、廢渣等“三廢”物品為原料進行生產的內資企業減免征收企業所得稅,體現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3、外商投資企業舉辦的先進技術企業減免征收企業所得稅;對于某些校辦生產企業實行稅收優惠。這體現了國家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
4、對于舉辦出口業務的企業,實行“免、抵、退”等稅收優惠,體出了國家鼓勵出口,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的政策導向。
5、對于農林牧副、漁等行業及不發達地區的行業實行多方面的稅收優惠(如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兩免三減半”等)。這體現了國家鼓勵開發“老、少、邊、窮”地區的決心,體現了共同富裕的經濟目標。
二、非生產性行業間的稅收比較
我國現行稅法中,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都體現出了對非生產行業的稅收支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對農村中為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的行業(如氣象站、畜牧醫站等)暫時免征所得稅。
2、對科研單位及大專院校的技術性服務收入(如技術成果轉讓、技術培訓等)暫時免征所得稅。
3、對新辦的獨立核算的交通運輸業、郵電通信業的企業實行減免征收所得稅的優惠。
4、對于從事信息業、技術服務業、咨詢業、公用事業、商業、教育文化業、居民服務業等行業的新辦獨立核算企業實行減免征稅。
三、生產性行業與非生產性行業的稅收比較
在生產性行業與非生產性行業的稅收比較中,依據現行稅法很容易發現其稅收差別主要集中于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方面。從事生產性行業的外商投資企業,一般都能享受到減免征稅的優惠。而對非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則得不到減免企業所得稅的照顧。
四、投資行業選擇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及可供選擇的渠道
在投資行業選擇時,首先應以企業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不必費盡千辛萬苦投資稅負最低的行業,即不要為節稅而節稅。其次,要充分估計籌劃獲利的機會成本有多大。最后,必須充分考慮所選行業享受優惠的條件,如地域、時間等方面的限制。否則,可能會得不償失。
在投資行業選擇時,不妨將眼光放得更長遠一些,將稅法支持項目與稅法抑制項目對照起來選擇,畢竟在高稅率行業中也存在稅收差別待遇問題。
投資行業籌劃中可采用出口退稅或“三廢”利用等渠道。其關鍵在于使本企業產品的“三廢”為原料或向企業出口退稅要求靠攏。
上一篇:企業投資階段如何納稅籌劃
下一篇:企業稅負及其降低途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