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p id="azsug"></sup>

    <menu id="azsug"></menu><dfn id="azsug"><li id="azsug"></li></dfn>
      <td id="azsug"></td>
      <sup id="azsug"></sup>
    1. 丰满无码人妻热妇无码区,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好看电影,大地资源中文第二页日本,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麻豆,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免费,欧美人妻在线一区二区,草裙社区精品视频播放,精品日韩人妻中文字幕
      您的位置:首頁>實務操作>初當會計>工商稅務> 正文

      納稅籌劃的基本方法與案例分析

      2005-7-7 9:44  【 】【打印】【我要糾錯
        第一篇    概述

        所謂納稅籌劃(Tax  Planning),是指通過對納稅業務進行事先策劃,制定一整套的納稅操作方案,從而達到節稅的目的。

        納稅籌劃的目的主要有:

        ——減輕稅收負擔,實現稅后利潤最大化;

        ——獲取資金時間價值;

        ——降低辦稅成本,提高辦稅效率;

        ——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

        偷稅、避稅與納稅籌劃:

        納稅籌劃不是偷稅,也不完全等同于避稅。

        偷稅:其顯著特征為行為的違法性。

        避稅:避稅行為分為兩類:一類是“灰色避稅”,它是通過改變經濟活動的本來面目以達到少繳稅款的目的,常見手法如通過操縱關聯交易價格將銷售增值和營業利潤轉移到低稅率的關聯企業;另一類是“中性避稅”,它主要是利用現行稅制中的漏洞和缺陷,將應稅行為改為非稅行為,將高稅負活動變為低稅負活動。

        納稅籌劃的類別和特征:

        類別:

        ——按涉稅行為所處的業務領域,可分為生產經營活動中的納稅籌劃、投資活動中的納稅籌劃、融資活動中的納稅籌劃。

        ——按籌劃活動涉及的范圍,可分為戰略性納稅籌劃和戰術性納稅籌劃。

        戰略性納稅籌劃又包括對長期計稅政策和會計政策的選擇、重大稅制變動前的籌劃和企業重組中的納稅籌劃。

        ——按稅種分,分為流轉稅、所得稅、財產稅、行為稅的納稅籌劃。

        特征:

        事先策劃性、非違法性、權利性、規范性等

        納稅籌劃的基礎:

        客觀基礎:

        ——現行稅收法規制度賦予納稅人適度的選擇權;

        ——納稅人生產經營活動的可選擇性;

        主觀基礎:

        在全面、深入、準確掌握稅收、會計、法律、經營管理等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結合籌劃對象的具體特點,融會貫通,靈活運用。

        例1 :甲公司是一家大型環保設備生產企業,乙公司欠甲公司貨款300萬元兩年多時間了,現乙公司資不抵債,甲公司為了收回欠款,同意乙公司用一批舊設備(環保設備生產線)償還該項債務。設備原價350萬元,賬面價值270萬元,經評估該固定資產市價(含稅)290萬元。甲公司打算先進行債務重組,取得乙公司的抵債資產,然后再將這筆抵債資產作價290萬元與丙公司合資組建丁公司。如此,有關各方的稅負為:

        乙公司:

        增值稅為零(依據為國稅發[1995]288號)

        企業所得稅=(300-270)*33%=99000(元)(依據為國家稅務總局第6號令)

        甲公司:

        增值稅=290/(1+17%)*17%=421367.52(元)

        企業所得稅為零

        甲公司產生了較重的增值稅稅負。

        有人提出這樣的稅收籌劃思路:

        首先由乙公司直接用舊設備與丙公司合資組建丁公司,設備作價290萬元,然后再由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債務重組協議,乙公司用擁有的丁公司的股權抵償甲公司債務300萬元。

        上述籌劃建議可行嗎?應如何籌劃?

        納稅籌劃的基本要素:

        計稅的基本要素包括納稅人、計稅依據、稅率、納稅環節、減免稅、納稅期限等,其中最關鍵的要素為計稅依據和稅率,因為任何一個稅種的應納稅額都等于計稅依據乘以稅率,且該二要素與其他要素間存在著重疊關系,例如減免稅優惠就包括稅基式(即計稅依據)優惠和稅率式優惠。納稅籌劃自然是圍繞上述要素展開的。

        本次課程介紹其中的一些主要內容。

        第二篇  計稅依據的納稅籌劃

        不同稅種的計稅依據是不同的,如流轉稅的計稅依據為銷售額或營業額,所得稅的計稅依據為應納稅所得額,房產稅的計稅依據為房產賬面原值或租金額。

        這種方法是納稅人利用市場經濟中經濟主體的自由定價權,以價格的上下浮動作為納稅籌劃的操作空間,或者是利用對成本核算方法的選擇權,從而達到少納稅或推遲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目的。這里的價格既有商品銷售價格,也有勞務供應價格、無形資產使用費價格、租金價格等。

        關于計稅依據的納稅籌劃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ㄒ唬⿲⒂嫸愐罁ǘ惢⿵哪硞納稅人轉移到另一個納稅人

        1、利用享受稅收優惠關聯企業進行籌劃。其目的在于將增值或利潤盡可能地在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或處于低稅率地區的企業實現,有時也會反向操作。這種案例主要發生在享受特定優惠政策(如福利企業)與相關企業之間、外商投資企業與其股東之間、母子公司之間等。從地域范圍上看,既有國際上跨國(地區)間的轉移,也有國內跨地區的轉移。

        對這種方法的限制:日益嚴密、嚴格的國際稅制和我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及有關實體法的規定。

        這種方法能夠存在的原因:

        ——納稅人法定的定價自主權以及市場的復雜多樣性;

        ——品牌產品、專利產品等不可比因素的增加;

        ——衡量無形資產交易價格、特許權使用費等方面的尺度難以掌握;

        ——二級市場發育的不完善,等等。

        在此方面應注意的問題是:

        ——關聯交易價格應在一定的合理區間內加以靈活運用,不可過度;

        ——通過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將獲利空間較大的生產環節安排在特定的低稅率地區;

        -將正常定價與銷售折扣與折讓相結合;

        ——合理利用無形資產等交易價格。

        ——結合必要的預約定價。

       。ǘ⿲⒂嫸愐罁ǘ惢⿵哪硞納稅期間轉移到另一個納稅期間

        這種方法存在的基礎一是稅法中有關遞延納稅的直接規定,二是納稅人可利用對會計政策和稅收政策的靈活選擇權,從而調節稅基的期間分布。

        一般來說,推遲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即遞延納稅)對納稅人是有利的,但也不盡然。

        1、推遲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許多企業向客戶銷售商品時由于未收到貨款,故一般不向客戶開具發票,也不確認會計收入和計稅收入,自然也不反映應納稅款。而按稅法規定,在無特殊合同約定的情況下,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收訖銷售款或取得索取貨款憑據的當天,上述會計處理極易招致稅務機關的處罰。如何合理處理上述問題呢?

        ——納稅人首先應合理利用稅法中關于賒銷和分期收款發出商品的規定;

        ——其次,納稅人應妥善處理相關細節問題。

        2、結合納稅年度的盈虧情況和應稅狀況選擇收入或所得的實現期間

        例:以實物對外投資如何進行籌劃。某公司以一座房屋對外投資,賬面凈值800萬元,投資作價1200萬元。假定該公司可能存在三種情況:(1)四年前,有 300萬元的未彌補虧損;(2)以前無未彌補虧損,當年正常繳稅。(3)當年處于免稅年度。在不同情況下該公司應如何選擇?如果上述企業為國有企業,還可采用何種策略?

        本例中產生400萬元的視同銷售所得。

        籌劃建議:第1、3種情況下選擇將400萬元計入當年應納稅所得額,在第2種情況下則應盡量選擇分五年計稅。

        籌劃依據:有關視同銷售及視同銷售所得計稅的規定,國稅發[2004]80號、82號文等。

        3、企業重組中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籌劃問題

        為支持企業合理重組,稅法中設計了諸多“遞延納稅”的規定;而企業重組時如果方法得當,也可以推遲納稅義務的發生時間,F以后者為例:

        例:Z省的兩個自然人在S省某市設立發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甲,注冊資本8000萬元。公司在將所購1億元土地“五通一平”(開發成本及費用約 1000萬元)之后,土地市場評估價格已上漲到1.4億元,F另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乙欲得到該宗地塊,如果直接向甲公司購買,則甲公司應納稅款為:

        營業稅=(1.4億元-1億元)*5%=200(萬元)

        (注:有的地方解釋“國稅發[2003]16號”文中差額計稅的規定不適用于房地產開發企業,則營業稅=1.4億元*5%=700萬元。)

        土地增值額=15000-10000-600-(10000+600)*5%-180-275-(10000+600)*20%=1295(萬元)

        土地增值率=1295/13705=9.45%

        土地增值稅=1295*9.45%=388.5(萬元)

        企業所得稅=(15000-10000-600-180-320-275-388.5)*33%=1068.045(萬元)

        乙公司應繳契稅=15000*3%=450(萬元)

        鑒于此項交易中較重的稅負,有位人士為雙方設計了一個“納稅籌劃”方案:由乙公司及乙公司的大股東(系一自然人)按經評估后的甲公司凈資產賬面價值 1.1億元(含土地評估增值5000萬元)受讓甲公司的全部股權,甲公司變更股權后持續經營,并在新股東的主導下進行后續的房地產開發。該人士稱:甲公司股東將全部股權轉讓給乙公司股東時,按“財稅字[2002]191號”文之規定,無需繳納營業稅;另一方面。,乙公司及其大股東系通過收購其股權間接取得了土地使用權,而不是通過資產買賣取得土地使用權,這樣,甲公司無需為土地增值繳納土地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可謂“一舉兩得”。

        交易雙方遂依計而行,并一次性支付完交易價款,在變更股權的同時,甲公司將土地使用權的賬面價值從1億元調為1.5億元,差額部分記入“資本公積”。甲公司經過兩年房地產開發、銷售,在清盤時進行土地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清算時,地價成本均按1.5億元計算。

        然而,當地主管稅務機關在對甲企業和乙企業進行納稅檢查時,作出了如下處罰決定:

        1、根據“國稅發[1997]71號”文和“國稅發 [1998]97號”文的規定:“企業股權重組后的各項資產,在繳納企業所得稅時,不能以企業為實現股權重組而對有關資產等進行評估的價值計價并計提折舊,應按股權重組前企業資產的賬面歷史成本計價和計提折舊!奔灼髽I的企業所得稅納稅處理違反了上述規定,應予補稅并罰款;

        2、根據《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計算土地增值額時扣除項目中的“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是指:“納稅人為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地價款和按國家統一規定交納的有關費用”。在股權變更前后,甲公司作為“納稅人”的身份是連續的,故計算土地增值額時能夠扣除的地價只能是最初購入時的成本1億元。因此,甲公司在土地增值方面也構成偷稅,應予補稅和罰款。

        乙公司向甲公司原股東支付股權交易價款時,未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應予罰款。

        該案例給我們的啟示:

        1、稅法中關于企業重組中流轉稅、企業所得稅的規定往往是即時征稅還是遞延征稅的規定,而不是應稅或免稅的規定,故納稅籌劃的著眼點一般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2、在稅制中,流轉稅強調征管鏈條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企業所得稅則對獲得所得的納稅人征稅。上例中,甲公司的原股東獲得了收入和所得,本應繳納的稅款最終卻由股權變更后的甲公司繳納,甲公司及其大股東由于對稅法的一知半解和輕信錯誤的“籌劃”意見,并且在股權轉讓協議中未能預見和約定解決此類問題的條款,導致其損失難以挽回。所以,真正意義上的納稅籌劃應是考慮交易活動中各相關利益人的利益,而不是損此益彼。

        上述問題是在所有其他類型企業重組的稅收籌劃中都應注意的。

        (三)降低或控制計稅依據(稅基)

        一般來說,降低稅基必然降低稅額;

        而控制計稅依據,則是通過合同、票據等形式,將計稅依據設定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并取得有利的計稅效果。

        1、貨物定價“欲高則不達”

        例:某企業一臺設備的原值為100萬元,已使用半年,賬面凈值95萬元,現予出售,擬定價100.8萬元。

        上述定價合理嗎?應如何定價?

        如果上述設備已使用8年,賬面凈值25萬元,該企業擬將其拆廢再將殘料賣給廢物回收公司,估價15萬元,這種方式合理嗎?

        2、不要出現較高的、不利的“推定收入”

        例:甲企業用一批原值為120萬元、凈值為80萬元、市價(不含稅)為100萬元的設備抵償所欠乙公司的債務140萬元。甲公司作(注:簡化分錄,不通過固定資產清理):

        借:應付賬款                                       1400000

            累計折舊                                         400000

            貸:固定資產                                       1200000

                資本公積                                         600000

        納稅調整:視同銷售所得:100-80=20(萬元);

        債務重組所得:140-100=40(萬元)

        乙公司作:

        借:固定資產                                       1400000

            貸:應收賬款                                           1400000

        納稅調整:債務重組損失:140-100=40(萬元)

        商品計稅成本:100萬元。

        如果在債務重組時雙方不約定資產的公允價值,會產生什么結果,應如何作納稅籌劃?

        3、合理規避視同銷售收入或所得

        視同銷售業務是企業的資產轉移行為不屬于一般意義上的銷售,其本身無現金流入或未取得應收賬款,會計上也不確認會計收入,但稅收上要求確認應稅收入。

        例:某企業開展促銷活動,開展“買一贈一”活動,例如凡購其大屏幕彩電(零售價8000元/臺)一臺的,贈送進價為351元(含稅)、市價為500元的電飯堡一只。企業作:

        借:營業費用-促銷費      300
       
            貸:庫存商品            300
        
        對于該企業此類促銷行為,按《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國稅發[2003]45號”文規定,不但賣出的貨物本身要全額納稅,而且贈品也要視同銷售,以增值稅為例,每臺電飯堡應補稅:500/(1+17%)*17%=72.65元,主管稅務機關共查補其增值稅、企業所得稅60余萬元,并作了50%的罰款。此類業務應如何進行稅收籌劃?

        方案:將“買一贈一”改為折扣銷售。

        依據:“國稅發[1993]154號”

        籌劃中應注意的其他問題。

        4、如何降低應納稅所得額?

        在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的稅基籌劃中,不僅要降低或控制收入,還要盡可能增加稅前扣除金額。要達到上述目的,就需要利用稅前扣除項目的不同待遇進行籌劃。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項目的分類:

        ——據實扣除

        ——不得扣除

        ——限額扣除

        ——加計扣除

        ——調減扣除

        ——分期扣除

        籌劃思路:規避不得扣除,提高扣除限額,充分利用據實扣除和加計扣除,合理安排分期扣除期限,不放棄調減扣除。

       。1)新規下限額扣除與據實扣除轉化時的風險區-差旅費、會議費與個人工薪。差旅費、會議費可在稅前全額扣除,且與個人所得稅無關。個人工薪則既與個人所得稅有關,也涉及稅前限額扣除。

        (2)籌劃課題:如何充分利用稅前扣除項目和限額,如:合理降低過高的個人工薪支出?-企業薪酬計劃中個人貨幣收入與其他福利形式的組合方案,如:

        保險:補充養老、補充醫療、特定工種險;

        房貼:老職工一次性房貼、新職工按月補貼;

        汽車:私車公用問題。

        實物福利問題。

        外籍人員的薪酬籌劃。

       。3)加計扣除項目的巧妙利用-技術開發費與無形資產。企業發生的技術開發費在稅前不僅可全額扣除,而且還可按實際發生數加計扣除50%;購入無形資產則要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攤銷。

        例:甲公司急需一項生產技術對工藝進行改造,現了解到某高校正進行相關的技術開發,F有兩種方案可供甲公司進行選擇:一是待該技術研制成功后以200萬元購入;另一方案是支付200萬元給該高校,委托其開發技術,開發成功后甲公司即如約獲得該技術。兩種方案孰優孰劣?籌劃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4)不得扣除與據實扣除、限額扣除間的轉化-贊助、捐贈與資助。贊助在稅前不得扣除,捐贈則為限額扣除,而對科研院所和非關聯高校的科研資助則可全額扣除。

        籌劃課題:

        某企業在未來五年內計劃投入高額的員工培訓費用,并且與兩家對口高校建立長期合作培訓關系,但培訓費用將遠遠超過“職工教育經費”的稅前扣除限額,對此應如何進行稅收籌劃?

       。5)為縮小稅基創造條件-以增加納稅環節為例

        問題:為什么一些業務招待費、廣告費超支較大的工業企業均下設獨立核算的銷售公司?

        例:某機械制造企業(內資企業)2002年度收入總額為1億元,廣告費為220萬元,業務宣傳費為80萬元,業務招待費為100萬元。

        按現行稅法規定,該企業廣告費超支額為:220萬元-10000萬元×2%=20(萬元);

        業務宣傳費超支額為:80萬元-10000萬元×0.5%=30萬元;

        業務招待費超支額為:100萬元-(1500萬元×0.5%+8500×0.3%)=67萬元。

        該企業需合計進行納稅調增117萬元。

        如果該企業將銷售部門分離出去設立一家銷售公司,制造企業將生產出來的產品銷售給銷售公司,總價為9000萬元,銷售公司再銷售給客戶,總價為1億元。雙方商定廣告費各支付110萬元,業務宣傳費各支付40萬元,業務招待費由雙方各支付50萬元。作此處理后,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將不會超支,業務招待費超支情況為:

        制造企業業務招待費超支:50萬元-(1500萬元×0.5%+7500×0.3%)=20萬元。

        銷售公司業務招待費超支:50萬元-(1500萬元×0.5%+8500×0.3%)=17萬元。

        業務招待費合計超支37萬元。

        企業分立后,應納稅所得額納稅調增金額由117萬元降至37萬元。

       。6)是當期扣除,還是分期扣除?

        — 如何處理好固定資產的修理費支出?

        劃分日常修理與大修理的原則規定。

        日常修理:所耗原材料無需進項稅額轉出;可當期稅前扣除;

       。7)合理利用起征點

        例:某大學教授王某業余為一企業翻譯外文資料,5個月后交稿,企業一次性應付勞務報酬4000元,按稅法規定應代扣個稅為(4000-800)*20%=640(元)。

        籌劃方案:由企業逐月向王某支付800元,由于按稅法規定,勞務報酬計稅系以一個月為單位,且起征點為800元,則該企業無需代扣代繳稅款。

        第三篇    稅率籌劃

        稅率籌劃的目標是降低應稅行為所適用的稅率,其主要方法是:

        1、在累進稅制下對較高級次邊際稅率的回避;

        2、通過稅目間的轉換改變適用稅率;

        3、通過稅種間的轉換改變適用稅率;

        4、利用稅率優惠進行籌劃。

       。ㄒ唬┙档瓦呺H稅率

        現行稅制中有超額累進稅率(個人所得稅)和超率累進稅率(土地增值稅)兩種,對于前者,可通過控制超額的額度進行稅收籌劃;對于后者,可通過控制增值率進行稅收籌劃。另外,稅法還有起征點的規定,納稅人應合理利用這一規定。

        例:甲公司承諾支付張某年薪約57600元,分為按月薪支付和年終獎勵兩部分,張某將取得的收入應如何在兩者之間進行分配呢?

        按“國稅發 [2005]9號”文的最新規定,如果甲公司每月支付張某3800元,則每月應納稅所得額為3000元,適用的最高邊際稅率為15%;年終獎12000適用邊際稅率最高為10%(確定稅率的每月應納稅所得額為:12000/12=1000元),且該級次還可再每月增加1000元的應納稅所得額,方才進入 15%的邊際稅率。在這種情況下,顯然應降低月薪標準,加大年終獎份額。

        如每月月薪1800元,年終獎36000元,則會出現相反結果。

        從規避較高邊際稅率的角度看,理想的分配方案當然是:每月月薪1800元,年終獎24000元。

        在實際工作中,對它們的籌劃安排既要考慮個稅籌劃因素,也要考慮其他因素:

        1、企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和績效考核的需要。

        2、員工及早兌現個人收入的要求。

        3、應考慮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的工資政策。

       。ǘ┩ㄟ^稅目間的轉換適用低稅率

        例:甲企業是職工內部持股的有限公司,一般員工月均工資1800元,當年一般員工預計可人均分紅2萬元,假定張某的個人收入恰好處于平均水平線上。我們將其稱為第一種薪酬方案,其個人所得稅為:工資稅目適用的最高邊際稅率為10%,應納稅額為:[(1800 -800)×10%-25] ×12=900(元);分紅稅目應納稅款=20000*20%=4000(元),合計應納稅額為4900元。我們可以發現,如果將張某的部分紅利轉化為工資收入,則可按10%、15%的低級次稅率計稅,降低稅負。但是,如果企業在年末時再來回頭補發工資,調整賬務記錄,顯然有避稅之嫌;而如果在年初就增加工資水平,在全年業績尚未確定之前,又有可能導致“大鍋飯”和分配上的矛盾。如果不考慮這些問題,例如每月工資增加到2800元,年終分紅降為8000 元,則工資稅目應納稅額為:[(2800-800)×10%-25] ×12=2100(元);分紅稅目應納稅款=8000*20%=1600(元),合計應納稅額為3700元,比第一種方案稅負降低1200元。此為第二種薪酬方案。

        現在我們設計一個績效考核方案,假定按該方案張某可得年終獎為12000萬元,則全年按月發放的工資應納稅額仍為:[(1800-800)×10% -25] ×12=900(元);按“國稅發[2005]9號”文的規定,年終獎的應納稅額為:(12000/12×10%-25)×12=900(元);分紅稅目應納稅款=8000*20%=1600(元),合計應納稅額為3400元。(注:對“國稅發[2005]9號”文中的規定在理解上存在爭議,有人認為例中年終獎的應納稅額為:12000×10%-25=1175(元),則應納稅額合計為3675元。)不管如何理解,實行年終獎制度后的總稅負都低于前兩個方案。

       。ㄈ┩ㄟ^稅種間的轉換適用低稅率

        1、銷售增值?服務增值?-合理采用代購、代銷方式。稅法對代購、代銷都有嚴格的要求,采用這兩種方式時,應注意是否與稅法要求相符。 代購條件為:受托方不墊付資金;銷售方向購買方開具發票;受托方按發票金額與委托方結賬,并另收手續費。

        例:甲公司是一家從事化工產品貿易的公司,現了解到乙公司急購一批化工產品,開價為1200萬元(不含稅);甲公司的一外省合作伙伴生產該批化工,出廠價(不含稅)為1000萬元。試比較甲公司自購自銷后的稅負,并分析此類納稅籌劃中應注意的問題。

        方案一:如果由甲公司自購自銷,則屬于應繳增值稅行為,其收益和稅負為:

        毛利=1200-1000=200(萬元);

        增值稅=204-170=34(萬元);

        方案二:如果由甲公司為乙公司代購代銷,則其收益和稅負為:

        手續費收入:234萬元;

        營業稅=234*5%=11.7(萬元)

        營業稅稅后毛利:222.3萬元。

        顯然,由于實現了稅種的轉化,甲公司的稅負降低。

        問題1:這種方案對乙公司有何影響?它總是可行的嗎?

        問題2:在何種情況下代購的可操作性較強?

        2、合理適用稅種和稅目,解決好混合銷售與兼營問題

        例:某建材生產企業在向客戶銷售建材的同時還提供專業的運輸和安裝服務,一并收取價款,當年銷售收入價稅合計為1170萬元,其中運輸勞務收入585000元,安裝勞務收入468000元。試問應如何進行納稅籌劃?

        第四篇  用好用足稅收優惠政策

        稅收優惠分為稅基式優惠、稅率式優惠和稅額式優惠。

        納稅人應根據所在地區、行業、生產產品等所適用的稅收政策,合理而充分地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并謀求稅后利益最大化。

        1、稅率式優惠政策的合理利用

        不管是內資企業還是外資企業,在企業所得稅方面都有一些稅率優惠即定期減免稅的優惠政策,企業應結合自身盈利預測,考慮在該優惠期內,在稅收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多地實現應納稅所得額。

       。2)企業獲利的三種常見模式:

        ——遞增模式;

        ——遞減模式;

        ——正態分布模式。

       。3)不同模式下納稅籌劃的基本思路-以遞減模式為例。

        下圖首先針對無任何所得稅優惠的企業,紅線為收入線,白線為籌劃前的成本線,黃線為籌劃后理想的成本線,陰影部分為籌劃后減少的應稅所得。

        為達到上述目標,企業應作戰略性籌劃:

        (1)如何選擇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2)固定資產應采取何種折舊方法?

        (3)房地合一時土地使用權的攤銷籌劃;

       。4)如何選擇無形資產攤銷年限;

       。5)如何選擇存貨核算方法?

       。6)如何籌劃開辦費及其攤銷;如何籌劃修理費用?

       。7)如何選擇收入或所得實現的政策?

        如果上圖系針對一享受“兩免三減半”甚至更長優惠期的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企業納稅籌劃的思路又應作如何調整?

        2、稅基式優惠政策的合理利用

        以技術開發費(研究開發經費)為例。納稅人當期投入的研發經費比上年增長10%及其以上的,可在全額扣除的基礎上再加計扣除50%.

        例:某高新技術企業2002年研發經費為100萬元,今后三年計劃投入研發經費500萬元,由于第一年要購置大量設備,故該企業三年的經費分配計劃為:250萬元、125萬元、125萬元。這種計劃合理嗎?

        技術開發費的籌劃要點:實現梯級增長。

        籌劃課題:如何實現技術開發費的梯級增長?

        3、稅額式優惠政策的合理利用

        以購買國產設備時的籌劃為例。企業技術改造購買國產設備,可按投資額的40%抵減投資當年比投資前一年的企業所得稅新增稅額。

        籌劃課題:某企業2004年計劃投資1000萬元進行技術改造,其中預計設備投資800萬元。該企業應注意處理好哪些方面的涉稅問題?

        4、創造條件適用稅收優惠政策

        籌劃課題:

        某軟件生產企業自產軟件銷售收入較大,但因其同時銷售硬件及代理銷售其他公司的軟件,故自產軟件占軟件銷售收入的比例、軟件銷售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研發經費比例一直未達到規定比例而未能被認定為軟件企業,應如何進行納稅籌劃?
      發表評論/我要糾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观看的av在线播放|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网站视频| 国产亚洲综合欧美视频| 成全影视大全在线观看| 天堂va欧美ⅴa亚洲va在线| 亚洲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青青草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激情| 人妻熟女一二三区夜夜爱| 蜜芽久久人人超碰爱香蕉| 余庆县| 精品国产这么小也不放过| 亚洲精品爆乳一区二区H|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久久不卡精品| 日本夜爽爽一区二区三区|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 国产色悠悠视频在线观看| 阜康市| 鲁一鲁一鲁一鲁一澡|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福利| 日本高清一区免费中文视频| 色爱av综合网国产精品| 国产情侣激情在线对白| 国产亚洲精品福利在线无卡一 | 成人亚洲狠狠一二三四区|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77777| 久久国产精品不只是精品| 中文字幕国产日韩精品| 国内自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色99999在线观看| 精品中文人妻中文字幕| 国内自拍视频在线一区| 99在线国内在线视频22| 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精品国产乱弄九九99久久| 久久精品一本到99热免费| 国产精品 自在自线| 国产精品青青青高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