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電一體化經營的優勢似乎很明顯,但為何目前并沒有積極推行?到底是什么阻礙了煤電企業的聯營?錢平凡認為,煤炭企業目前是以煤礦采礦權折價入股參與煤電一體化項目的建設,并沒有體現出煤的真正價值,因為按照目前的評估方法評估出的采礦權價格是很低的,煤炭企業難以接受。一句話,資源價格評估缺乏依據這個問題影響了煤電聯營的積極推行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研究員錢平凡談“煤電經營一體化”
煤電一體化經營,是“計劃”與“市場”的巧妙結合,是打破壟斷的嶄新嘗試,并有可能催生出若干個占據煤、運、電等整個行業鏈條的特大型能源集團。這對中國的能源安全、節約,對環境保護和國民經濟發展都將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
總是博弈:
“市場煤”,“計劃電”
由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帶來的對電力的龐大需求,使得近年煤炭生產企業和電力企業的矛盾日漸突出。中國的電力結構中,超過70%是靠煤發電的火電;煤炭產量中,超過60%用來發電。由于煤炭業改革先行一步,市場化程度較高,煤炭企業擁有相對自由的定價權,而電價的升降依然受國家有關部門的指導,導致業界所稱的“市場煤”與“計劃電”的矛盾愈演愈烈。
錢平凡一針見血地指出,煤電聯動的難題屬于市場化與非市場化的矛盾,只有價格基礎一致才能聯動。而一個是市場,一個是壟斷,就不能實行完全的聯動。理論上,電價隨煤價上漲是市場經濟運行的規律,但是我國煤價與電價長期以來是割裂的。在煤電問題上,雖說煤價上漲了一些,但還沒有漲到讓電力企業發不了電的程度,只是利潤率沒有原來高了?墒请姀S一喊發電成本高了,政府就得提高上網電價;上網電價一提高,電網公司的日子不如原來舒服了,于是又喊了起來。這一喊,政府就決定提高銷售電價,但最終電價一提高,物價又會上來,政府因此在處理這個問題上陷入了兩難境地。
其實這一切都是壟斷惹的禍。由于壟斷,所以形成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局面,F在的問題是,壟斷權基本上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還得小心翼翼地把這碗水端平。然而市場化與非市場化的矛盾是天生的,這碗水注定是端不平的。既然政府無法端平這碗水,還不如早點放下,讓市場自己去端。
完全市場化:煤也難,電也難
錢平凡認為,實施煤電聯動只可解燃眉之急,電煤供求雙方的拉鋸戰并不會因此結束,解決煤電矛盾的根本還在于加快煤電行業自身的改革,讓電力企業走市場化道路,使電力行業投資多元化。
錢平凡分析說,今年可能出現電煤價格小幅上漲的結局,上漲幅度在10~20%,也就是漲十幾元。鑒于供求關系影響價格,預計今年國內煤炭需求21.7億噸左右,全年煤炭供應將達22億噸,供略大于求,電煤價格也不會大幅上漲。對電力企業而言,即使電煤價格小幅上漲,他們也完全可自身消化電煤價格上漲增加的成本,并不需要轉移到消費者身上。
發電企業同時面臨上游和下游兩個市場,而對于上游的煤炭企業來說,通過煤電聯動,多少可以緩和與之已經略有僵硬的矛盾關系。但煤電聯動所帶來的影響是給每一方的,電力公司的下游電網企業和最終的用戶未必肯痛痛快快地接受發電企業所給的壓力。
實行煤電聯動的初衷主要是為發電企業解決燃料價格上漲,也就是煤炭價格上漲所帶來的成本壓力,而一旦電價與燃料價格聯動以后,隨著煤炭價格的上漲,銷售電價也會隨之增加,從而導致用電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特別是一些高耗能的行業將受到比較大的影響。對于發電企業的下游,尤其是最終用戶,成本變動的不確定性將增加,企業將要承受很大的壓力。電價調整的幅度必須要考慮到下游企業的承受能力,有人測算過,一度電調高幾分錢,下游工業企業就會為之付出數十億的電力費用,致使企業成本提高,最終導致國家競爭力降低。
煤電聯動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發電企業的壓力,但這只是國家為緩解電力緊張采取的暫時措施,其實質是政府通過聯動來干預電價,是以犧牲下游企業利益為代價的,要真正解決煤電矛盾,還是要通過煤電行業自身的改革,不能用計劃經濟的辦法解決問題。
電力企業應該從自身找原因,不應該只一味的采用提高電價的方式,而更多的是應該通過降低能耗、提高效率來降低其發電成本。
現在電力企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設備投入不足,技術含量低,煤耗較高,設備質量差,導致了火電廠機組出力不足,加上電力體制改革不久,還沒有完全擺脫原有體制的弊端:機制不活,體制不順,人員過多,包袱過重,人員能進不能出,干部能上不能下,工資能高不能低,員工思想觀念陳舊等,這些都直接導致了發電成本的上升。改革一是進行徹底的內部改革,把影響企業效益的一切因素甩掉,追求企業利潤的最大化,努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二是提高科技含量,節能降耗,內部挖潛,緩解和消化煤價上漲的壓力。在這一點上,錢平凡建議電力行業向汽車行業學習,加快電力企業改革,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從技術進步上要效益。
改革不僅僅是電力企業一家的事,中國煤炭市場近幾年行情看漲,呈持續上升勢頭,正所謂“一美遮百丑”。此時,由政府出面組建大型煤炭企業基地,將國有煤炭企業聯合重組的聲音開始強化,而對煤炭企業進行產權改革的聲音,則弱了下去。改革處于停滯狀態。錢平凡指出,煤炭行業在行情好的時候,最應該做的事情是打破資源壟斷,放開行業進入門檻,推進市場化重組。改革的方向應該是煤炭資源商品化!皣易鳛檎麄資源的統一所有者,把資源作為政府的一個公共產品,由政府進行管理;然后根據市場化的原則,建立資源市場,通過資源拍賣的方式,兼顧資源利用率、開采率、安全系數、產能最佳為考察內容,將資源有償交給有能力的企業去進行開采!
總之眼下的當務之急是選擇一個合適的機會,將煤電徹底推向市場,讓企業接受市場的洗禮,在市場中找到生存和發展之路,畢竟,在適應市場方面,企業比行政部門有更高的悟性和更快的適應能力。
煤電經營:煤也好,電也好
錢平凡建議,解決電煤價格之爭的出路有兩條:其一,推行長期合同制,煤電企業簽訂長達二、三十年的戰略合同,煤電企業成為戰略合同伙伴,雙方關系穩定,不會互相損壞利益;其二,煤電一體化,推動煤電公司互相參股,這樣發電企業有穩定的供煤渠道,煤炭企業也有固定的銷售渠道,不需要國家每年出面進行調節。
如淮南礦業集團就先后與浙江省能源集團;而上海電力公司合資成立了煤電一體化合作項目公司,其與浙江省能源集團公司合資成立的公司同步建設一對年產600萬噸煤炭的礦井和一座裝機容量為4×60萬千瓦的發電廠,其中發電廠所發電量全部供給浙江省;同時淮南礦業集團繼續給予浙江省能源集團公司電煤支持;與上海電力公司合資組建的淮滬煤電公司已創辦的一礦一廠(丁集礦、田集電廠)系全國首家煤電一體化企業集團,其中田集電廠工程一期建設2×600MW國產超臨界燃煤機組,規劃容量4 ×600MW燃煤機組并留有擴建余地。項目采用煤電一體化模式,實現產權連接,產業融合,計劃到2007年實現雙投。配套建設500萬噸的丁集礦井,與電廠同步建設、同步投產。田集電廠兩臺機組2007年投產后的電能全部由上海市購買,電廠投產后,年需燃煤約300萬噸,皆由淮南礦業集團供應。過去是從淮南買煤運到滬、浙去發電,現在互相參股,由運煤變成輸電,減少了中間的交易。
上海電力的有關人士表示,近期煤價不斷上漲,持續高位運行。上海電力作為火力發電廠,燃料成本占公司總成本的60%以上,煤價的快速上漲使發電成本劇增,受到煤炭供給和價格的制約非常大。在此背景下,與煤炭企業合作投資代表著公司未來的投資方向,在未來實施的項目中,上海電力會積極需求合適的煤炭合作伙伴。業內人士認為,在煤炭價格大幅上漲后,電力企業的成本受到下游煤炭企業的很大影響,雙方優勢互補的合作方式的優越性會逐漸體現出來,煤電聯營的現象會越來越多。錢平凡說,煤電一體化可以達到雙贏,電力企業的煤炭供應數量、供應質量不僅可以得到保證,煤炭供應的價格也相對便宜。而煤炭企業則分享了煤電公司合作的投資利潤,得到了自己的利益。
某電力企業負責人說,在煤炭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今后煤電合作的現象可能會越來越多。以前電力企業可以比較低的價格購到煤炭,電力行業的盈利能力強,煤炭企業的盈利能力弱,兩個企業之間力量不均衡,煤電企業的合作不是很多。在煤炭價格上漲的情況下,電力企業會通過與煤炭企業的合作方式,對下游的煤炭資源搶先占據先機。
另據了解,目前國家發改委正在草擬的《電力產業發展政策》,將鼓勵煤炭企業與電力企業之間通過資產重組,實現煤電一體化經營。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路德信透露,一體化經營所遵循的原則是“煤電投煤電,電煤投電煤”,即長期靠煤發電的企業要往煤企投資,產煤主要用于發電的公司要向電力企業投資。一體化經營具體內容包括支持煤炭企業、電力企業通過資產重組實現一體化經營;在煤矸石豐富的地區建立大型循環流化床,以煤矸石為原料的電廠可優先建設;在大型煤炭基地,滿足區域電力優化配置要求和西電東送的大型坑口電廠,或是生產外運煤炭的坑口和煤炭區利用中煤、煤泥等的大中型電廠可以優先建設等。
包括錢平凡研究員在內的許多專家學者都認為,鼓勵電力企業投資煤炭業,讓煤電經營一體化,是破解煤電矛盾的有效辦法之一。能源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動力之源,保證煤、電、油、運的暢通運行,不但需要政府有關部門指導和指令,也需要適當運用市場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