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漁業大國,水產養殖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建國以來,在重捕撈、輕養殖思想影響下,水產養殖業的生產受到很大制約,養殖品種也比較單一。改革開放20多年,我國的水產養殖品種從過去的幾種增加到40多種。淡水養殖改變了以魚類為主的局面,形成以魚為主,蝦、蟹、鱉等多樣化發展格局;海水養殖從貝藻類養殖為主向蝦蟹類、魚類和海珍品養殖全面發展。一些國外優良養殖品種如羅非魚、南美白對蝦、漠斑牙鲆等名特優品種的成功引進,形成了一定的經濟優勢,僅南美白對蝦一個品種現在的產量就有73萬噸,占我國養殖蝦類總產量的50%以上,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水產養殖業的發展。筆者僅對水產養殖業的成本及管理作些探討。
一、水產養殖業成本核算特點
水產養殖業是通過對苗種的繁殖、培育和喂養生產出各種水產品。由于水產養殖是一項比較特殊的行業,其場址選擇大多靠近沿海、灘涂、湖泊、江邊、河灘等,距離城鎮較遠。因此,水產養殖業在成本核算上具有以下特點:
(一)成本具有不確定性
作為水產養殖的主要產品—水產品,主要是靠養殖和繁育。由于受自然條件變化制約,變化無常的自然環境影響著水產品的產量和養殖成本。自然資源豐富,氣候條件適宜,水產品的產量就高,生產成本就低;反之,水產品的產量低,生產成本就高。
(二)生產周期長,資金周轉慢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不論海水養殖和淡水養殖,都有育苗、繁殖、培育、投入放養的自身生產過程,生產周期一般在1-2年或以上。由于常年性投入,使得水產品生產資金占用時間相對較長,資金周轉速度緩慢。
(三)季節性生產銷售,資金占用量大
在水產養殖業,水產品生產季節性強,收獲期集中,儲藏、運輸量大。由于季節性銷售,水產養殖業往往經營資金占用量大。例如對蝦養殖和淡水魚生產期都是春放秋捕,生產期長收獲期短;海水魚類由于季節性強,捕撈期集中,鮮活水產品市場吞吐量有限,有的需要保鮮冷凍,有的需要加工成干鹽制品或其他加工食品,因此,在流通、加工環節占用企業經營資金較多,時間較長。
二、水產養殖業成本核算應注意的問題
(一)合理確定成本核算對象
成本核算對象的確定是水產養殖成本進行歸集和核算的前提。水產養殖的任務是生產出各種水產品,因此,水產品品種是水產養殖業成本核算的對象,也就是對養殖期間所發生的各項品種費用進行分類、歸集、核算。由于水產養殖分為海水養殖和淡水養殖兩大類,各類中又有不同的養殖品種,因而在養殖過程中,各品種育苗、繁殖、培育、投入放養的成本也不盡相同。淡水養殖主要按養殖魚苗、魚種和商品魚、淡水蝦、蟹等主要品種來計算產品成本;海水養殖按海水蝦、蟹、蛤、貝類以及海水魚等來計算主要產品成本。這樣可以比較科學地歸集和核算不同養殖水域、養殖品種的生產成本,有利于對水產養殖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二)正確反映、核算成本項目
養殖成本項目的設置反映了水產養殖成本的范圍和構成,項目劃分的合理與否,將對養殖成本核算的科學性與準確性產生直接的影響。在水產養殖過程中,費用支出是否作為養殖成本來進行核算,主要看其是否直接或間接用于養殖生產方面,若與養殖生產無關的費用支出均不應計入養殖成本。因此,在進行成本核算時,應正確劃分和確定養殖成本核算項目。根據水產養殖業的實際情況,應設立苗種、餌料、材料、工資及福利費、其他費用五個項目。其中苗種主要歸集核算直接用于養殖生產魚苗、魚種,以及蝦、蟹、貝、藻苗等,孵化用的親魚、親蝦也屬于本項目;餌料、飼料主要歸集核算用于養殖生產的各種餌料、飼料;材料主要包括養殖生產的各種漁需物資和漁具、低值易耗品外,還包括用于生產的機油、柴油、水電等。工資及福利費主要歸集核算直接從事水產養殖人員的工資、工資性津貼、福利費、獎金等,承包人員的工資等也在此核算。其他費用主要核算為養殖生產服務的管理部門發生的費用,以及不能直接計入以上項目的各種費用支出。
(三)成本核算應遵循的原則
1.收入與支出配比。水產養殖業在核算養殖成本時,應將一定會計期間費用成本,與有關的收益相結合。即收入與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相互配比。如工資、水電、藥品等不能明確直接進行品種歸集的費用,可按一定的分配方法和標準,配比到不同的養殖品種中。用配比性原則進行成本核算,能準確地計算出一個時期的養殖成本和每個品種的成本。
2.權責發生制。目前在水產養殖業中,由于生產經營活動及其經營體制、組織管理方式的不同,有的養殖企業執行的是企業會計制度;也有一些養殖單位是事業單位的下屬,實行的是事業單位的企業化管理,這些水產養殖單位會計制度實行的是收付實現制,即收入與費用的確認均以資金是否收到或支出為標準。因此,在進行養殖成本核算時,收付實現制不能正確反映當期的實際收入和成本費用,具有局限性。
3.劃分收益性與資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是指發生的與養殖生產有關(包括直接的和間接的費用支出等等)的支出。資本性支出是指那些一次購置并長時間使用的耐用資產消耗(如在建工程,建筑物及各種設備購置等),以及無形資產的開發支出。劃分收益性與資本性支出的意義在于確定哪些費用支出應當計入當期成本,哪些支出不應當計入當期成本,只有這樣才能科學地計算出各品種的養殖成本。
4.核算周期的確定。由于水產養殖專業性較強,養殖生產要經過育苗、繁殖、培育、投入放養等過程,其生產周期一般在1-2年或以上,具有培育周期長的特點,因此,水產養殖的成本計算期從購入幼苗或育苗開始,不入庫的鮮活產品,計算到銷售為止;入庫的成品成本,則計算到入庫為止。其成本計算期一般應與生產周期相一致。
三、做好成本預測管理
(一)推行健康養殖成本核算,獲取最大養殖收益
所謂水產健康養殖,是根據養殖品種的生態和生活習性建造適宜養殖的場所;選擇和投放品質健壯、生長快、抗病力強的優質苗種,采用合理的養殖模式、養殖密度,通過科學管水、科學投喂優質飼料、科學用藥防治疾病和科學管理,促進養殖品種健康、快速生長的一種養殖模式。
從我國的水產養殖業粗放飼養到集約精養的變化過程看,一些傳統、低效的養殖模式逐漸被淘汰,其中不乏一些生態、綠色但低產的養殖方式,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幾年來,我們經過比較使用微生物制劑與不使用微生物制劑養殖蝦的成本核算發現,在健康養殖下,使用微生物制劑獲取的收益遠比不使用微生物制劑養殖蝦獲取的養殖收益要大得多。原因在于,雖然使用微生物制劑直接增加了養殖成本的投入,但微生物制劑的使用也直接起到了調節水質和預防控制疾病的作用,既減少了水產養殖蝦的死亡數量,提高了養殖質量,同時還降低了60%的換水用電能耗,降低了平均每斤蝦的成本(約降低2.6元)。在養殖過程中,再經過控制養殖密度、科學投喂優質飼料等水產專業養殖技術的運用,從而使水產養殖者獲取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二)發展特種水產品養殖,節約成本,規避市場、效益風險
近年來,隨著漁業結構的不斷調整,特種水產品養殖以其良好的養殖效益和市場前景越來越受到眾多養殖戶的青睞。有的地區還將特種水產養殖作為增加產值、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徑,很多水產養殖者為此走出了常規養殖的圈子而致富。為了保證特種水產養殖能夠健康發展,從財務成本預測管理的角度應把握好以下幾點:
1.預測發展趨勢和可行性。實踐證明,特種水產養殖成本較高,產品銷售價格較貴,消費對象較“特”,產品市場彈性較小。市場起伏大、價格波動大,養殖少時賺錢多,養殖多了就可能會虧本。因此,在養殖某種特種水產品時,要認真分析市場的需求和容量,預測發展的趨勢和可行性。應事先了解如下信息:一般居民的日常消費量和節日消費量;附近飯店和賓館需求量;附近大中城市的銷售量;外貿出口的銷售量和可能發展的銷售量。應以銷定產,切忌盲目上馬,一哄而上。
2.充分考慮飼料供應的品種和數量。特種水產養殖中的飼料供應相當關鍵,同時這也是降低養殖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所必須重視的問題。許多特種水產品養殖需要動物性飼料,如:鯰魚、鱖魚等,因此,養殖某一特種水產品必須考慮動物性餌料的來源和可供應量,當然,還必須考慮到飼料成本,飼料供應要因地制宜,飼料來源不足時,應以飼定產。
3.考慮穩定的苗種來源。特種水產養殖苗種的選擇是養殖成敗的關鍵。一般特種水產苗種成本較高,因此,要盡可能選擇能自繁的養殖品種或附近天然水域中能獲得穩定苗源的養殖品種,以達到降低直接成本的目的。同時要充分利用當地的條件優勢,利用當地的各種優勢,養殖一些別處無法養殖的稀有品種或地方稀有品種。
4.搞好綜合經營。目前,很多特種水產養殖品種在養殖技術上尚未完全過關,銷售渠道也沒有完全理順,因此,養殖單一品種一旦失敗,經濟上的損失就無法彌補。因此進行特種水產養殖時必須注意加強成本核算,重視投入與產出的關系,重視經濟效益。只有這樣,特種水產養殖才有發展的生命力和空間。
(作者單位:天津市水產研究所、天津市水產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