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府辦發[2015]14號
頒布時間:2015-03-27 00:00:00.000 發文單位: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4年,全省各級、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認真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貴州省“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的意見》(黔府發[2013]26號)精神,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認真編制項目規劃,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全面強化調度督查,組織開展項目觀摩,確保了“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的順利實施,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年共完成投資408.1億元,為年度任務的129.4%。其中,小康路完成投資181.9億元,為年度任務的138.8%;小康水完成投資60.9億元,為年度任務的112.9%;小康房完成投資96.6億元,為年度任務的138%;小康電完成投資33.9億元,為年度任務的102.7%;小康訊完成投資8.8億元,為年度任務的123.6%;小康寨完成投資26億元,為年度任務的128.2%。
“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的實施,有效改善了廣大農民群眾的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深得民心,廣受歡迎。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將《2015年“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5年3月27日
(此件公開發布)
2015年“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工作要點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按照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今年全省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六項行動計劃”)的總體要求是:緊緊圍繞重點打造、連片推進、爭創品牌,重點在城鄉統籌、突出特色、產業培育、融資運營上下功夫,創新建設理念,豐富建設內涵,加大整合力度,著力提質擴面,強化調度考核,主打“美麗鄉村貴州游”品牌,重點打造100個省級綜合示范村和一批省級單項示范村,加快建設設施完善、產業發展、生態良好、環境優美、魅力獨特的宜居宜業宜游美麗鄉村。
一、目標任務
按照《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貴州省“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的意見》(黔府發[2013]26號)確定的目標任務,今年六項行動計劃要確保完成投資300億元以上。
(一)小康路行動計劃。完成投資139億元以上(村以上115億元以上,村以下24億元以上),實施通村瀝青(水泥)路建設項目1.5萬公里、縣鄉道改造項目372公里、通組(寨)道路8000公里、人行步道6400公里,全省建制村通暢率、通客運率達75%以上(武陵山片區建制村通暢率達75%,烏蒙山片區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區建制村通暢率達70%)。
(二)小康水行動計劃。完成投資58億元以上,解決300萬農村人口及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發展耕地灌溉面積92.68萬畝,新打機井2125眼,配套機井2375眼。
(三)小康房行動計劃。完成投資60億元以上,確保改造農村危房35萬戶,建成小康房2.5萬戶。
(四)小康電行動計劃。完成投資17.5億元,新建、改造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37座、變電容量87.7萬千伏安、線路355公里和10千伏及以下線路5243公里、配變1821臺。
(五)小康訊行動計劃。完成投資5.8億元(通信5億元,郵政0.8億元),新增2200個行政村通寬帶和1100個自然村通電話,實現99%以上的自然村通電話和行政村通寬帶,658個空白鄉鎮郵政局(所)上半年全部移交運營,完成117處危舊網點改造和195輛投遞車輛更新,設置快遞服務網點200個,力爭完成564處村級郵件接收場所設置。
(六)小康寨行動計劃。完成投資24億元以上,實施“十縣百鄉千村”示范試點工程,重點建設10個以上示范縣、100個以上示范鄉、1000個以上示范村,八大工程項目覆蓋到8600個村寨。
二、重點工作
(一)推進城鄉統籌。圍繞實現我省約500萬人就近就地城鎮化,推動“六個小康”與全省基礎設施大網絡、“5個100工程”和城鎮基本公共服務有機結合,著力解決城鄉統籌發展的“最后一公里”問題。以縣為主體,整村整鄉推進六項行動計劃實施,對“六項行動計劃省級綜合示范點”鄰近、“兩高”沿線、“5個100工程”周邊的鄉村,按照“缺什么建什么”的原則,開展集中連片打造。因地制宜,合理確定村寨布局和人口規模、功能定位、發展方向,推動鄉村規劃與縣域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體系規劃、產業園區規劃、旅游景區規劃、風景名勝區規劃、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等相互銜接,形成以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為龍頭、系列專項規劃相互銜接的鄉村規劃體系,努力實現縣域范圍內城鄉規劃全覆蓋、要素全統籌、建設一盤棋。配套推進農村改革,在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集體產權制度、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改革試點上取得實實在在成效。
(二)突出山地特色。堅持以人為本、道法自然,項目建設要功能配套、貼合需求,不搞大拆大建,善做山和水的文章,保護好溪流、林草、山丘等生態細胞和民族村寨、傳統村落等文化元素,傳承好傳統文化、耕讀文明、田園生活,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主打美麗鄉村旅游牌,推動村景共建,重點把傳統村落、民族村寨打造成精品旅游景點,把著名景區周邊鄉村打造成配套旅游景點。堅持規劃“一盤棋”、建設“分步走”、成效“全覆蓋”,把分散實施的“景點”串聯成“景區”、“盆景”打造成“園林”,確保年內在“兩高”沿線、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示范小城鎮、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周邊建成一批美麗鄉村旅游特色景點。
(三)強化產業培育。堅持美麗鄉村建設到哪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村特色產業培育就跟進到哪里,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實施“一村一品、一鄉一特”扶持計劃,打造一批特色種養業基地、農副產品加工基地、鄉村特色旅游基地和農超對接基地,現代山地高效農業項目要向六項行動計劃示范村傾斜。強化經營鄉村理念,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旅游經濟、商貿經濟、勞務經濟,推動建設基礎設施向經營美麗鄉村提升。大力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盤活村集體資源資產資本,把六項行動計劃示范村優先打造成人均收入超過萬元、集體經濟收入超過百萬元的“雙超村”。制定實施鼓勵農民創新創業辦法,“三農”融資擔保和再擔保機構、“3個15萬元”政策、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項目優先安排在六項行動計劃示范村,打造一支農民經紀人、高素質職業農民和農村創業帶頭人隊伍,培育一批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企業加農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四)加強資金籌措。堅持多元融資,加強與國家各部委的溝通,爭取國家在現有資金渠道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我省的投入力度,并力爭將我省六項行動計劃項目列入國家“十三五”專項規劃。省市縣三級財政要將六項行動計劃財政投入資金納入預算,將省貴民公司代融入的六項行動計劃建設資金納入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系統統一管理,省財政支持農村基礎設施等的增量部分主要用于六項行動計劃項目,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分配到縣,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統籌利用好中央和省里的相關專項資金,允許縣級政府以項目打捆方式,推動資金整合。省貴民公司要密切與金融機構的合作,發揮好國債資金的投入放大效應,爭取更多的銀行資金投向六項行動計劃。積極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廣泛動員群眾投工投勞。加快項目資金下達,省級各部門在收到中央或省級財政專項資金后,要在6月底前下達50%、9月底前下達90%到市縣,市縣兩級要確保在收到上級資金的30日內落實到位。省審計廳、省財政廳要切實加強六項行動計劃投入資金使用情況的專項監督檢查,確保資金安全有效。
(五)規范建管運營。堅持政府主導、農民為主,建立六項行動計劃項目建管運營一體化機制,確保各項設施正常運轉、永續使用。以縣為單位,建立健全農村公共服務設施運行維護機制,鼓勵采取承包、租賃、拍賣、轉讓等多種形式,明確小型農村基礎設施管護責任,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管好農村小型基礎設施的積極性。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與公益事業維修保障相結合,農村產業與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村(居)民委員會具體負責建立以村規民約等形式為主的村寨管理制度,構建縣、鄉、村、戶四級聯動、規范運行的農村基礎設施管理體系。全面推行“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建立農村衛生長效保潔機制,開展鄉村文明創建活動,推行農村“網格化”管理,加大生態村、文明村、平安村、民主法治村等創建力度,引導農民轉變生產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重點推進。由省農委牽頭,會同省財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通信管理局、省郵政管理局、省旅游局、貴州電網公司等有關部門和單位,結合一個小城鎮帶動多個美麗鄉村的鎮村聯動示范點和中央計劃下達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點,制定2015年美麗鄉村“百村大戰”實施方案,于4月底前提出今年六項行動計劃100個省級綜合示范村名單。各市(州)、貴安新區、各縣(市、區、特區)也要結合實際,確定一批綜合示范村。堅持雪中送炭,六項行動計劃項目、資金要優先投向基礎設施缺失、群眾訴求強烈的鄉村,切實解決好路、水、電、訊到鄉、進村、入戶的突出問題,年內要建成一批省級單項示范村。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會同省財政廳、省文化廳、省環境保護廳、省民宗委、省文物局、省旅游局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制定六項行動計劃項目整合投向傳統村落的工作方案,列出項目名單,積極爭取國家支持。
(二)強化組織領導。進一步完善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工作機制,政府主要領導每半年調度一次、分管領導每季度調度一次,研究協調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六項行動計劃牽頭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要親自統籌協調,創新工作方法,保障資金投入,及時向政府領導匯報工作情況,推動項目順利實施。
(三)強化工作協作。六項行動計劃牽頭部門、單位要密切配合、搞好協調,確保項目資金以縣為單位同安排、同下達、同實施,做到多方出力、同點受力、提高效率。省財政廳負責六項行動計劃資金總協調、總調度,督促各級、各部門和單位抓好項目資金下撥、管理,指導各縣將性質相同、用途相近的資金整合使用。
(四)強化考核調度。建立六項行動計劃建設標準體系和考核評價體系,將六項行動計劃實施情況列入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單位年度目標績效考核內容。六項行動計劃牽頭部門要強化工作調度,組織開展項目建設專題調研和現場觀摩,發現解決問題,推廣先進典型。省政府研究室、省政府督查室要強化調度督查,按季度提交調度和督查報告。
(五)強化宣傳引導。省內主流媒體要開設美麗鄉村建設專欄,開展一系列題材多樣、內容豐富的巡禮式宣傳報道。要在省電子政務網開設美麗鄉村建設窗口,推出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先進典型。省政府新聞辦要組織省外主流媒體到我省進行采訪報道,傳遞我省美麗鄉村建設好聲音。宣傳、文化等部門要適時策劃美麗鄉村攝影大賽、農民工返鄉創業明星、生態鄉村自駕游等系列宣傳活動,展示我省美麗鄉村建設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