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財農〔2019〕150號
頒布時間:2019-10-15 11:49 發文單位:廣東省財政廳
各地級以上市財政局、農業農村局,財政省直管縣(市)財政局、農業農村局:
為規范“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財政獎補資金管理和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根據《財政部 農業農村部關于開展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財政獎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規定,我們制定了《廣東省農村“廁所革命”財政獎補資金管理細則》,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廣東省財政廳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
2019年9月30日
廣東省農村“廁所革命”財政獎補
資金管理細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和加強農村“廁所革命”獎補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財政部 農業農村部關于開展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財政獎補工作的通知》《土地指標跨省域調劑收入安排的支出管理暫行辦法》《廣東省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實施方案(試行)》等規定,結合農村“廁所革命”工作實際,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 本細則所稱農村“廁所革命”財政獎補資金(以下簡稱獎補資金)是指省級統籌中央財政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獎補資金、省級鄉村振興(生態宜居美麗鄉村)資金等,對有關市縣推進農村“廁所革命”予以獎補支持的資金。獎補資金每年度預算根據農村“廁所革命”上一年度推進完成情況和效果、年度工作計劃、中央下達補助資金及省財政財力情況等確定。
對中央財政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獎補資金(以下簡稱中央獎補資金)以及省級在鄉村振興(生態宜居美麗鄉村)中統籌的資金(以下簡稱省級獎補資金)在預算編制、分配、監督、信息公開、績效管理等方面實行統一管理;在資金下達和使用管理方面,省級獎補資金納入省級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按照省級涉農資金管理的相關要求執行。
第三條 獎補資金主要用于支持市縣按照《中央農辦 農業農村部 國家衛生健康委 住房城鄉建設部 文化和旅游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 生態環境部關于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專項行動的指導意見》及《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有關文件部署要求,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工作,分步驟完成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廁所糞污有效處理或無害化利用,普遍建立管護長效機制以及按需求建設標準化公廁等任務。
農村“廁所革命”獎補資金的支持范圍為粵東西北14個地級市所轄縣(市、區)以及江門市恩平市、臺山市、開平市、鶴山市。
第四條 獎補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堅持“依法依規、公正公開,突出重點、科學分配;注重績效、規范管理”的原則,充分調動市縣組織實施和農民群眾自愿參與“廁所革命”的積極性。
第二章 職責分工
第五條 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按職責分工負責獎補資金的使用管理。
省財政廳負責牽頭擬定獎補資金管理細則;審核獎補資金績效目標等;審核資金分配方案,辦理資金下達和撥付;對預算執行和績效運行開展監控,組織開展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
省農業農村廳全面負責獎補資金預算編制和執行,對資金支出進度、績效、安全性和規范性等負責。對下達市縣的資金執行情況進行指導和監管;負責制定明細分配方案、任務清單和分解績效目標;對獎補資金執行情況和績效運行進行日常跟蹤監管;負責獎補資金績效管理、信息公開;加強農村戶廁數據管理,按要求報送年度實施情況和下年度計劃。
第六條 市縣財政部門將省下達的獎補資金納入預算全流程規范管理,做好資金轉下達和撥付工作,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等。
市縣農業農村部門承擔獎補資金的預算執行、績效目標監控、任務清單實施的主體責任,確保完成省下達的約束性任務和績效目標;負責市縣項目庫管理,組織項目實施和監管,加強資金管理,做好信息公開、績效自評、項目驗收考評等工作;接受省級監督檢查和績效評價;加強農村戶廁數據管理。
第七條 鎮、村以及其他項目承擔單位對項目實施和獎補資金使用負責,嚴格執行資金預算,具體組織項目實施,加強財務管理,接受驗收考評、監督檢查和績效評價。
第三章 獎補資金預算編制
第八條 在年度預算編制階段,省農業農村廳應按照預算編制程序,編制獎補資金預算,將農村“廁所革命”事項按程序納入專項資金目錄清單,報送省財政廳匯總報批。
第九條 省級由省農業農村廳按照因素法分配獎補資金。分配因素主要包括:
(一)績效因素。上一年度完成改廁數量,累計完成改廁的數量、比例,推進廁所糞污治理和資源化利用情況,建立長效管護機制情況,農村公廁建設和管護情況,資金支出進度,績效評價情況,鄉村振興實績考核情況等。
(二)任務因素。本年度改廁計劃、剩余改廁任務量等。
(三)分檔因素。參照基本公共服務領域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的原則,實行差別化分檔管理。第一、二、三檔的分檔系數原則上按1:0.85:0.65確定。
第一檔為重點革命老區縣、少數民族縣。包括:汕頭市潮陽區、潮南區,韶關市南雄市、乳源瑤族自治縣,河源市和平縣、龍川縣、連平縣、紫金縣,梅州市興寧市、梅縣區、平遠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梅江區,惠州市惠東縣,汕尾市陸豐市、海豐縣、陸河縣、城區,清遠市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連南瑤族自治縣,潮州市饒平縣,揭陽市普寧市、揭西縣、惠來縣。
第二檔為除第一檔以外的北部生態發展區和東西兩翼沿海經濟帶市縣。包括:汕頭、韶關、河源、梅州、汕尾、陽江、湛江、茂名、清遠、潮州、揭陽、云浮等12市,以及惠州市龍門縣,肇慶市廣寧縣、封開縣、德慶縣、懷集縣。
第三檔為珠三角核心區財力相對薄弱市縣。包括:惠州市及惠城區、惠陽區、博羅縣,肇慶市及端州區、鼎湖區、高要區、四會市,江門恩平市、臺山市、開平市、鶴山市。
獎補資金分配因素側重選取改廁完成情況、管護機制建立情況、調動農民積極性情況等績效因素以及分檔因素,適當兼顧改廁計劃等任務因素。每年分配資金選擇的因素和權重,根據當年農村“廁所革命”工作推進情況、重點任務情況等可適當調整。
第十條 在年度預算編制環節,獎補資金預算(包括財政部提前下達的中央獎補資金以及省級獎補資金)應細化分配至市縣,并按規定提前下達,提前下達比例原則上不低于70%。
第十一條 省農業農村廳在編制獎補資金預算時,應對照中央和省級有關文件部署,按規定申報績效目標。績效目標應合理可達到,由與農村“廁所革命”直接相關,可量化評估的數量、質量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可持續影響、服務對象滿意度等績效指標構成。具體績效指標構成和指標值應與財政部下達中央財政獎補資金的績效目標和指標相銜接,確保財政部下達(或向財政部備案)的年度績效目標如期實現。
第四章 專項資金執行及管理
第十二條 省農業農村廳對獎補資金研究提出資金分配方案(含細化分解的任務清單及績效目標),按規定程序報批、公示無異議后,應在預算法規定下達時限7日前報送省財政廳,并同步在預算管理系統中提交資金分配二級項目、績效目標及經濟分類等數據信息。省財政廳按照中央有關文件及細則規定審核后,于7日內下達或向省農業農村廳反饋審核意見。省農業農村廳在收到省財政廳反饋審核意見后,在7日內報送修改后的資金分配方案。其中:
(一)對于中央獎補資金,省財政廳收到財政部下達中央財政獎補資金的文件后,于3日內通知省農業農村廳,省農業農村廳在收到省財政廳通知后20日內將資金分配方案報送省財政廳。
(二)對于省級獎補資金,按照省級涉農資金管理要求,納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類涉農資金整體下達市縣。
第十三條 獎補資金實行“大專項 任務清單”管理方式,具體項目審批權限下放縣級。省農業農村廳在編制資金分配方案時應同時制定任務清單,區分約束性任務和指導性任務,并制定獎補資金區域績效目標。獎補資金任務清單、績效目標應符合省級涉農統籌整合改革的有關要求。
第十四條 獎補資金由市縣統籌使用。
補助方向。主要支持糞污收集、儲存、運輸、資源化利用及后期管護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設施設備建設,包括但不限于農村戶廁改造、接入污水管網、農村公廁新建(改造)等,也可以用于通過政府購買服務、以獎代補等方式建立后續管護機制。各地可根據工作實際確定具體支持內容。
補助對象。側重獎勵上年完成任務的村和戶,兼顧補助當年實施的村和戶。
補助方式。鼓勵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等方式。
項目安排。注重戶廁改造整村推進,完成整村推進的行政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應達到85%以上,且廁所糞污通過“三格式”等有效方式實現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利用。未實現糞污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利用的衛生廁所不予以獎補。獎補實行一宅一廁,多年無人居住或三年內有搬遷計劃的農戶可不列入改造計劃,不計為改廁戶數基數。
第十五條 獎補資金不得用于:
(一)行政事業單位基本支出;
(二)各種獎金、津貼和福利補助;
(三)彌補企業虧損;
(四)修繕樓堂館所;
(五)彌補預算支出缺口和償還債務及利息;
此外,中央獎補資金不得用于與農村“廁所革命”無關的事項,省級獎補資金按照省級涉農資金統籌整合的要求,縣級在確保完成約束性任務的前提下,可以統籌用于其它涉農項目。
第十六條 各縣(市、區)農業農村、財政等部門,應統籌中央和省級獎補資金、其他省級涉農資金和市縣安排的補助資金,結合實際情況,科學確定本地農村“廁所革命”獎補方案,明確補助對象范圍、具體補助標準、補助方式、資金管理要求等。各地級以上市農業農村、財政等部門應加強指導,于收到本細則2個月內匯總所轄縣(市、區)獎補方案,報省農業農村廳備案。
第十七條 獎補資金按照國庫集中支付有關規定辦理資金撥付手續,涉及政府采購、招投標的,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第五章 監督檢查和績效管理
第十八條 預算年度終了后,省農業農村廳要組織市縣開展績效自評,并結合每年度鄉村振興實績考核情況等對市縣開展績效評價,形成資金整體績效自評報告報省財政廳備案。省財政廳視情況進行重點績效評價。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專項資金預算安排、政策調整、資金分配的重要參考依據。
第十九條 省農業農村廳負責對獎補資金分配下達、實際支付、項目實施、任務清單和績效目標實現、信息公開進行全面核查和重點抽查。
第二十條 各級業務主管部門、項目承擔單位應自覺接受人大、審計、財政等部門的監督檢查,配合提供相關材料。
第二十一條 獎補資金實行責任追究機制。對專項資金使用管理過程中存在違規行為的單位、個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財政違法違規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定進行嚴肅處理,涉及違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二十二條 獎補資金分配、執行和結果等全過程信息按照“誰制定、誰分配、誰使用、誰公開”的原則予以公開。其中縣級獎補資金管理辦法或方案、獎補資金申報通知指引、獎補到村的資金分配方案等,應在縣級相關部門門戶網站進行公示,補貼到戶的資金分配情況應在本村進行公示。
第六章 附 則
第二十三條 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應加強農村改廁數據管理,詳細掌握截至2018年底未完成農村改廁的基本信息(包含村莊數量、名稱,村莊內未完成改廁戶數等)、2019年及以后年度每年完成農村改廁的基本信息(包含年度完成整村推進的村莊數量、名稱、以及完成改廁戶數等),實行“建檔立卡,逐個銷號”。
每年1月15日前,各地級以上市農業農村部門應調度統計所轄縣(市、區)上年度實施情況及下年度實施計劃,審核匯總后報送省農業農村廳。省農業農村廳審核匯總后,聯合省財政廳于每年1月31日前報送農業農村部、財政部。
第二十四條 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財政部門應加強信息互通,對收到上級有關獎補資金下達、使用、管理有關文件的,應及時以適當方式通知同級相關部門。
第二十五條 本細則由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負責解釋。
第二十六條 本細則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