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接收最新考試資訊
及備考信息
第9章 負 債
本章近年常考客觀題和主觀題。重點有:
1.交易性金融負債的會計處理;
2.職工薪酬的會計處理;
3.應交稅費的會計處理;
4.應付債券的會計處理。
| 第一節 流動負債 | ||
| 包括:1.短期借款 2.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 3.應付票據 4.應付帳款、預收帳款 5.應付職工薪酬 6.應交稅費 7.應付利息(分次付息時使用) 8.應付股利 9.其他應付款 | ||
| 一、短期借款 | ||
| 短期借款是指企業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等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各種借款。 長期借款,是指企業從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借人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借款。 對于短期借款的利息,企業應當按照應計的金額,借:財務費用 利息支出(金融企業) 貸:應付利息 | ||
| 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 | ||
| (一)金融負債的分類 金融負債是負債的組成部分,主要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債券、長期借款等。 1.【新】企業應當結合自身特點和風險管理要求,將承擔的金融負債在初始確認時分為2類: (1)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 (2)其他金融負債。通常情況下,包括:企業購買商品或服務的應付帳款、長期借款、商業銀行吸收的客戶存款等 2.企業在金融負債初始確認時對其進行分類后,不能隨意變更。劃分后,不能再進行重分類。確認時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不能重新分類為其他金融負債,其他金融負債也不能重新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 | ||
| (二)金融負債的初始計量 1.企業初始確認金融負債時,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 2.對于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相關交易費用應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投資收益); 3.對于其他類別的金融負債,相關交易費用應當計入初始確認金額,構成實際利息組成部分。 4.金融工具初始確認時的公允價值通常指交易價格(即所收到或支付對價的公允價值),但是,如果收到或支付的對價的一部分并非針對該金融工具,該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應根據估值技術進行估計,而非直接以實際交易價格作為公允價值。 5.企業成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并承擔相應義務時確認金融負債。 6.企業應當在金融負債的現時義務全部或部分已經解除的(全部或部分償還),終止確認該金融負債或其一部分。 【注意】終止確認可以理解為全部償還或部分償還。 | ||
| (三)金融負債的后續計量原則 1.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包括:交易性金融負債、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且不扣除將來結清金融負債時可能發生的交易費用。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其公允價值變動形成利得和損失,除與套期保值有關外,都計入當期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不屬于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的財務擔保合同或沒有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并將以低于市場利率貸款的貸款承諾,應當在初始確認后按照下列兩項金額之中的較高者進行后續計量: ①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3號——或有事項》確定的金額。 ②初始確認金額扣除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的原則確定的累計攤銷額后的余額。 3.上述金融負債以外的金融負債,應當按照攤余成本進行后續計量。 | ||
| (四)會計處理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的會計處理:設置“交易性金融負債”科目,分別“成本”、“公允價值變動”等進行明細核算。 (1)承擔交易性金融負債 借:銀行存款 【實收】 投資收益 【交易費用】 貸:交易性金融負債—成本 【公允價值】 (2)資產負債表日計息 借:投資收益 貸:應付利息 | (3)資產負債表日,公允價值高于其賬面余額的差額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貸:交易性金融負債—公允價值變動 公允價值低于其賬面余額的差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4)回購交易性金融負債 借:交易性金融負債——成本 ——公允價值變動 *投資收益 貸:銀行存款 【實收】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或貸) *投資收益 | |
| 交易性金融負債和交易性金融資產理論規定的區別: | ||
| 交易性金融負債 | 交易性金融資產 | |
| 1.交易性金融負債 滿足以下條件之一的金融負債,應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負債: (1)承擔該金融負債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近期內出售或回購。 (2)屬于進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認金融工具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觀證據表明企業近期采用短期獲利方式對該組合進行管理。 (3)屬于衍生工具。 | (一)交易性金融資產 金融資產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 1.取得該金融資產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近期內出售或回購。 2.屬于進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認金融工具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觀證據表明企業近期采用短期獲利方式對該組合講行管理。 3.屬于衍生工具。 | |
| 2.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 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說明直接指定能夠產生更相關的會計信息: (1)該指定可以消除或明顯減少由于該金融負債的計量基礎不同而導致的相關利得或損失在確認和計量方面不一致的情況。 (2)企業的風險管理或投資策略的正式書面文件已載明,該金融負債組合或該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組合,以公允價值為基礎進行管理、評價并向關鍵管理人員報告。 | (二)指定為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通常情況下,只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金融資產,才可以在初始確認時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1.該指定可以消除或明顯減少由于該金融資產的計量基礎不同所導致的相關利得或損失在確認或計量方面不一致的情況。 2.企業風險管理或投資策略的正式書面文件已載明,該金融資產組合或該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組合,以公允價值為基礎進行管理、評價并向關鍵管理人員報告。 | |
| 交易費用包括支付給代理機構、咨詢公司、券商等的手續費和傭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不包括債券溢價、折價、融資費用、內部管理成本及其他與交易不直接相關的費用。 企業對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應當設置“交易性金融負債”科目核算其公允價值。 | 交易費用包括支付給代理機構、咨詢公司、券商等的手續費和傭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不包括債券溢價、折價、融資費用、內部管理成本及其他與交易不直接相關的費用。 企業為發行金融工具所發生的差旅費等,也不屬于此處所講的交易費用。 | |
| 三、應付票據——商業匯票 (一)帶息應付票據的處理 1.計提利息: 借:財務費用 貸:應付票據 2.還款: 借:應付票據 (面值+已計提利息) 財務費用 (未計提利息) 貸:銀行存款 | (二)不帶息應付票據的處理 1.發生時: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票據 2.商業承兌匯票到期無法付款: 借:應付票據 貸:應付賬款 3.銀行承兌匯票到期無法付款: 借:應付票據 貸:短期借款 | |
| 四、應付及預收款項 (一)應付賬款 ①在物資和發票賬單同時到達的情況下,應付賬款一般待物資驗收入庫后,才按發票賬單登記入賬 ②在物資和發票賬單未同時到達的情況下,由于應付賬款需根據發票賬單登記入賬,有時貨物已到,發票賬單要間隔較長時間才能到達,由于這筆負債已經成立,應作為一項負債反映。 在實際工作中采用在月份終了將所購物資和應付債務估計入賬,待下月初再用紅字予以沖回的辦法(也可以用藍字做相反分錄)。(平時不處理,月底暫估入帳,下月紅字沖回) 應付賬款一般按應付金額入賬,而不按到期應付金額的現值入賬。 (二)預收賬款 ①如果預收賬款比較多的,可以設置“預收賬款”科目(負債類科目); ②預收賬款不多的,也可以不設置“預收賬款”科目,直接記入“應收賬款”科目的貸方。 | ||
| 五、應付職工薪酬 | |||
| (一)職工的范圍:(3類) 1.與企業訂立勞動合同的所有人員,含全職、兼職和臨時職工。 2.未與企業訂立勞動合同、但由企業正式任命的人員,如董事會成員、監事會成員等。 3.在企業的計劃和控制下,雖未與企業訂立勞動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為其提供與職工類似服務的人員,也屬于職工薪酬準則所稱的職工。如,與有關中介機構簽訂勞務用工合同人員。 | |||
| (二)職工薪酬的內容: 職工薪酬——是指企業為獲得職工提供服務而發生的支出。包括:為在職職工和離職后為離退休人員所提供的全部貨幣性薪酬和非貨幣性福利。同時,還包括給職工的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贍養人所提供的福利等。 職工薪酬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職工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 2.職工福利費; 3.五險有:醫療保險費、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 【新】企業按照年金計劃規定的基準和比例計算,向企業年金管理人繳納的初充養老保險,及企業以購買商業保險形式提供給職工的各種保險待遇屬于企業提供的職工薪酬,應當按照職工薪酬的原則進行確認、計量和披露。 養老保險是我國企業提供給職工離職后福利的主要形式,分3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社會統籌與職工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 第二層次是企業補充養老保險; 第三層次是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屬于職工個人的行為,與企業無關,不屬于職工薪酬核算的范疇。 無論是支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還是補充養老保險費,企業都應當在職工提供服務的會計期間根據規定標準計提,按照受益對象進行分配,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 4.一金:住房公積金; 5.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 6.非貨幣性福利; 7.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的補償即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中所指的辭退福利; 8.其他與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相關的支出。(如:現金股票增值權等) 企業以商業保險形式提供給職工的各種保險待遇、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等屬于職工薪酬。 | |||
| (三)確認和計量: 企業應當在職工為其提供服務的會計期間,將應付的職工薪酬(不包括辭退福利)確認為負債,并根據職工提供服務的受益對象分配: ① 應由生產產品、提供勞務負擔的職工薪酬,計入產品成本或勞務成本。 ② 應由在建工程、無形資產負擔的職工薪酬,計入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成本。 ③ 除直接生產人員、直接提供勞務人員、建造固定資產人員、開發無形資產人員以外的職工,包括公司總部管理人員、董事會成員、監事會成員等人員相關的職工薪酬,因難以確定直接對應的受益對象,均應當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辭退福利統一通過“管理費用”科目來核算,不再根據員工的崗位來劃分。 | 借:生產成本 (生產工人) 制造費用 (車間管理人員) 勞務成本 (勞務人員) 在建工程 (固定資產) 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 (無形資產) 管理費用 (辭退福利、廠部管理人員) 銷售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 | ||
| (四)非貨幣性職工薪酬的計量 | |||
| 1.以自產產品或外購商品發放給職工作為福利。 自產產品——視同銷售: 1)決定發放非貨幣性福利: 借:生產成本 管理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 2)實際發放非貨幣性福利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 外購商品——不確認收入、不確認銷項稅額: 1)決定發放非貨幣性福利時: 借:生產成本 (價+稅) 管理費用 (價+稅) 貸: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 2)購買商品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 貸:銀行存款 (價+稅) | ||
| 2.將擁有的房屋等資產無償提供給職工使用(代價是折舊)、或租賃住房等資產供職工無償使用(代價是租金)。 | |||
| 擁有的房屋無償使用——代價是折舊: 租賃房屋——代價是租金: 1)買、租賃住房: 借:管理費用 (無法分清受益對象的) 生產成本 貸: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 | 2)計提折舊、付租金: 借: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 貸:累計折舊 其他應付款(后付)//銀行存款(先付) | ||
| 3.向職工提供企業支付了補貼的商品或服務 以低于企業取得資產或服務成本的價格向職工提供資產或服務,比如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向職工出售住房、以低于企業支付的價格向職工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在出售住房等資產時,應當將出售價款與成本的差額(即相當于企業補貼的金額)分別情況處理: (1)規定了購得后必須服務的年限,企業應當將該項差額作為長期待攤費用處理,并在合同或協議規定的服務年限內,按受益對象平均攤銷。 (2)未規定必須服務的年限,企業應當將該項差額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企業應當注意將以補貼后價格向職工提供商品或服務的非貨幣性福利,與企業直接向職工提供購房補貼、購車補貼等區分開來,后者屬于貨幣性補貼,與其他貨幣性薪酬如工資一樣,應當在職工提供服務的會計期間,按照企業各期預計補貼金額,確認企業應承擔的薪酬義務,并根據受益對象計入相關資產的成本或當期損益。 | |||
| 1.出售時: 借:銀行存款 (實收款) *長期待攤費用 貸:固定資產 (買價) | 2.規定必須服務年限,服務對象攤銷長期待攤費用: 借:生產成本 (買價-售價)/年限 管理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 借: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 貸:長期待攤費用 | ||
| (五)辭退福利(解除勞動關系補償)的確認和計量 | |||
| 1.辭退福利的涵義 辭退福利包括2方面: (1)合同尚未到期前,不論職工本人是否愿意,(沒有選擇權),企業決定解除勞動關系而給予的補償。(實際數入帳) (2)合同尚未到期前,為鼓勵職工自愿接受裁減而給予的補償,職工有權利選擇繼續在職或接受補償離職。(估計數入帳) (3) 辭退福利還包括當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動時,對辭退的管理層人員進行補償的情況。 (4) 辭退福利通常采取解除勞動關系時一次性支付補償的方式,也有通過提高退休后養老金或其他離職后福利的標準,或者在職工不再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后,將職工工資支付到辭退后未來某一期間的方式。 (5) 職工雖然沒有與企業解除勞動合同,但未來不再為企業提供服務,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企業承諾提供實質上具有辭退福利性質的經濟補償,比照辭退福利處理。實務中通常是指的“內退”。 | |||
| 2.辭退福利的確認 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應當確認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補償而產生的預計的負債,同時計入當期管理費用: (1)企業已經制定正式的解除勞動關系計劃或提出自愿裁減建議,并即將實施。 (2)企業不能單方面撤回解除勞動關系計劃或裁減建議。 對于所有辭退福利,均應當于辭退計劃滿足職工薪酬準則預計負債確認條件的當期一次計入當期管理費用,不計入資產成本。在確認辭退福利時,需要注意2個方面: (1)對于分期或分階段實施的解除勞動關系計劃或自愿裁減建議,企業應當將整個計劃看作是由各單項解除勞動關系計劃或自愿裁減建議組成,在每期或每階段計劃符合預計負債確認條件時,將該期或該階段計劃中由提供辭退福利產生的預計負債予以確認,計入該部分計劃滿足預計負債確認條件的當期管理費用,不能等全部計劃都符合確認條件時再予以確認。 注意:辭退福利產生的預計負債予以確認時,不是計入“預計負債”科目,而是計入“應付職工薪酬”科目的。 (2)在內退計劃符合職工薪酬準則規定的確認條件時,按照內退計劃規定,將自職工停止提供服務日至正常退休日期間、企業擬支付的內退人員工資和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等,確認為預計負債(計入應付職工薪酬科目),一次計入當期管理費用,不能在職工內退后各期分期確認因支付內退職工工資和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而產生的義務。 | |||
| 3.辭退福利的計量 企業應當嚴格按照辭退計劃條款的規定,合理預計并確認辭退福利產生的負債。辭退福利的計量因辭退計劃中職工有無選擇權而有所不同: (1)對于職工沒有選擇權的辭退計劃,應當根據計劃條款規定擬解除勞動關系的職工數量、每一職位的辭退補償等計提應付職工薪酬((實際數入帳)預計負債)。 (2)對于自愿接受裁減建議,因接受裁減的職工數量不確定,企業應當參照或有事項的規定,預計將會接受裁減建議的職工數量,根據預計的職工數量和每一職位的辭退補償等計提應付職工薪酬((估計數入帳)預計負債)。 (3)實質性辭退工作在一年內實施完畢、但補償款項超過一年支付的辭退計劃,企業應當選擇恰當的折現率,以折現后的金額計量應計入當期管理費用的辭退福利金額,該項金額與實際應支付的辭退福利之間的差額,作為未確認融資費用,在以后各期實際支付辭退福利款項時,計入財務費用。 | |||
| 1.因辭退福利產生的預計負債時: 借:管理費用 (補償款現值) *未確認融資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 (補償款) | 2.各期支付辭退福利款項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辭退福利 貸:銀行存款 同時,借:財務費用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 (攤余×實i) 應付辭退福利款項與其折現后金額相差不大的,也可以不予折現。 | ||
| 【總結】 辭退福利: 1.確認為預計負債的辭退福利,應當計入當期費用 2.職工雖然沒有與企業解除勞動合同,但未來不再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企業承諾提供實質上具有辭退福利性質的經濟補償,比照辭退福利處理 3.對于職工沒有選擇權的辭退計劃,應當根據計劃規定的擬辭退職工數量、每一職位的辭退補償等計提辭退福利負債 4.對于自愿接受裁減的建議,應當按照或有事項準則預計將接受裁減建議的職工數量,根據預計的職工數量和每一職位的辭退補償等計提辭退福利負債 5.實質性辭退工作在一年內完成,但部分付款推遲到一年后支付的,應當選擇與預計支付期相同期限的銀行貸款利率作為折現率,對辭退福利進行折現后計量 應付職工薪酬核算: 1.無償向職工提供的租賃住房每期應支付的租金 2.無償向職工提供的自有住房每期應計提的折舊 3.按董事會批準的股份支付協議確定的應支付股份在可行權日之后發生的公允價值變動金額 4.作為非貨幣性福利發放給職工的自產產品的含稅公允價值 5.外商投資企業從凈利潤中提取的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 | |||
| 六、應交稅費 | |||
| 價內稅與價外稅: | |||
| 價內稅 | 價外稅 | ||
| 價內稅是由銷售方承擔稅款,銷售方取得的貨款就是其銷售款,而稅款包含在銷售款中并從中扣除。 | 價外稅是由購買方承擔稅款,銷售方取得的貨款包括銷售款和稅款兩部分,即貨款=銷售款+稅款。由于稅款=銷售款×稅率,而這里的貨款(即含稅價格)減去稅款,即不含稅價格, | ||
| 貨款(含稅)=銷售款(含稅)→稅款=貨款(售款)×稅率 | 稅款=貨款-銷售款=貨款-稅款÷稅率 通過上面的等式進行演算,得出稅款的計算公式為:稅款=[貨款/(1+稅率)]*稅率。 | ||
| 價內稅與價外稅的最直接的區別在于計算稅款的應用公式的區別: 價內稅:稅款=貨款(銷售款)×稅率=含稅價格×稅率 | 價外稅:稅款=[貨款/(1+稅率)]*稅率=不含稅價格×稅率 | ||
| 【識記要點】①價內稅和價外稅的區別在于計算稅款的公式不同。 ②消費稅和增值稅的計稅基數是銷售款。 ③價內稅和價外稅對于銷售方來說,銷售款和稅款都是一樣的;對于購買方來說,支付的款項都是一樣的。 | |||
| 視同銷售和進項稅額轉出的原理: | |||
| 視同銷售 | 進項稅額 | ||
| 單位或個體經營者的下列行為,視同銷售貨物: (1)將貨物交付他人代銷; (2)銷售代銷貨物; (3)設有兩個以上機構并實行統一核算的納稅人,將其貨物從一個機構移送其他機構用于銷售,但相關機構設在同一縣(市)的除外; (4)將自產或委托加工的貨物用于非應稅項目; (5)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購買的貨物作為投資,提供給其他單位或個體經營者; (6)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購買的貨物分配給股東或投資者; (7)將自產、委托加工的貨物用于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 (8)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購買的貨物無償贈送他人。 但是要注意,視同銷售在會計上并不一定就要確認收入,視同銷售和確認收入不是完全的等同關系,具體分析如下: | 下列項目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一)購進固定資產,分2種情況: 1.購入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所付增值稅,應從銷項稅額中扣除(即進項稅額可以抵扣),不再計入固定資產成本。 2.購入用于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等目的的固定資產而支付的增值稅,不能從銷項稅額中扣除,仍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 (二)用于非應稅項目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三)用于免稅項目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四)用于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五)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 (六)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根據所發生的具體業務可以判斷應當是視同銷售計算銷項稅額,還是屬于進項稅額不得抵扣的情況。 | ||
| 視同銷售的情況 | |||
| 1.上述(4) 將自產或委托加工的貨物用于非應稅項目 屬于自產自用性質,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但需要按規定計算銷項稅額,直接結轉庫存商品,不確認收入: 借:在建工程 貸:庫存商品(賬面價值)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 2.上述(7) 將自產、委托加工的貨物用于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 用于集體福利時,計算銷項稅額,直接結轉庫存商品,不確認收入:[員工福利分為社會保險福利和用人單位集體福利,社會保險福利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用人單位集體福利包括:經濟性福利(住房性福利、交通性福利、伙食性福利、教育培訓性福利、醫療保健性福利、有薪節假、文化旅游性福利、金融性福利、其他生活性福利、津貼和補貼)和非經濟性福利(咨詢性服務、保護性服務、工作環境保護)]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庫存商品(賬面價值)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庫存商品的公允價值*17%) | ||
| 3.上述(8) 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購買的貨物無償贈送他人。 計入營業外支出并計算銷項稅額,直接結轉庫存商品,不確認收入: 借:營業外支出 貸:庫存商品(賬面價值)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 |||
| 除此以上三種情況外,其他5種情況和(7)中用于個人消費時都應按售價確認收入,按規定計算銷項稅額,同時結轉成本。 | |||
| (1)將貨物交付他人代銷的會計處理: | |||
| ①視同買斷方式,不涉及手續費的問題,委托方在交付商品時應當確認銷售商品收入,受托方作購進商品處理,發出商品時: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收到匯款時: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賬款 | ②收取手續費方式,企業應在受托方交回代銷產品清單時,為受托方開具專門發票,同時做會計處理。 在發出代銷商品時: 借:委托代銷商品(成本) 貸:庫存商品 收到代銷清單時: 借:銀行存款(或應收賬款等) 銷售費用 貸:主營業務收入(或其他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或其他業務成本) 貸:委托代銷商品 | ||
| (5)自產、委托加工或購買貨物作為投資的會計處理: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 (6)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購買的貨物分配給股東或投資者的會計處理: 借:應付股利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同時: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 ||
| (2)銷售代銷貨物的會計處理: | |||
| ①視同買斷方式受托方的處理: 收到代銷商品時: 借: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 實際銷售商品時: 借: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按合同協議支付給委托代銷方款項時: 借:應付賬款 貸:銀行存款 | ②收取手續費方式,受托方的處理: 收到代銷商品時: 借:受托代銷商品(協議價格) 貸:受托代銷商品款 實際銷售商品時: 借:銀行存款 貸:應付賬款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收到增值稅專用發票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 借:受托代銷商品款 貸:受托代銷商品 將貨款歸還委托代銷單位,并計算代銷手續費時: 借:應付賬款 貸:銀行存款 主營業務收入(或其他業務收入) | ||
| 【識記要點】 ①將自產或委托加工的貨物用于非應稅項目和集體福利,以及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購買的貨物無償贈送他人不確認收入,直接結轉庫存商品,但要按照計稅價格計算銷項稅額。 ②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材料損失,應將進項稅額轉出;由于核算、計量差錯造成的材料損失,進項稅額可以抵扣,不得轉出。 ③自制原材料用于工程項目確認銷項稅額,外購原材料用于工程項目,要將進項稅額轉出。 | |||
| 應交稅費: | ||
| (一)增值稅 | ||
| 購進固定資產,分2種情況: 1.購入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所付增值稅,應從銷項稅額中扣除(即進項稅額可以抵扣),不計入固定資產成本。 2.購入用于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等目的的固定資產而支付的增值稅,不能從銷項稅額中扣除,計入固定資產成本。 | ||
| 企業購入貨物或接受勞務必須具備以下憑證,其進項稅額才能予以扣除: 1. 增值稅專用發票; 2. 完稅憑證; 3. 進口貨物交納的增值稅根據從海關取得的完稅憑證上注明的增值稅額,作為扣稅和記賬依據。 | 1.科目設置 企業應交的增值稅,在“應交稅費”科目下設置“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進行核算。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三級明細:進項稅額 已交稅金 銷項稅額 出口退稅 進項稅額轉出 | |
| 2.一般納稅企業一般購銷業務: (1)購入時: 借:材料采購 (計劃成本法) 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2)實現銷售時: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 3.一般納稅企業購入免稅產品: 借:原材料 材料采購(計劃成本法)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購進免稅農產品或收購廢舊物資,按照經稅務機關批準的收購憑證上注明的價款或收購金額的一定比率計算進項稅額,并以此作為扣稅和記賬的依據。 會計核算中,如果企業不能取得有關的扣稅憑證,則購進貨物或接受應稅勞務支付的增值稅額不能作為進項稅額扣稅,其已支付的增值稅只能記入購入貨物或接受勞務的成本。 | |
| 4.小規模納稅企業 小規模納稅企業購入貨物無論是否具有增值稅專用發票,其支付的增值稅額均不計入進項稅額,不得由銷項稅額抵扣,應計入購入貨物的成本。 1.購進貨物時: 借:材料采購(計劃成本法) 在途物資(實際成本法,材料尚未到達) 貸:應付票據 (含稅價) 2.銷售貨物時: 不含稅價格=含稅價/(1+稅率) 應交增值稅=含稅價-不含稅價 借:應收賬款 (含稅價)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 5.視同銷售: (1)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購買的貨物分配給股東或投資者; (2)將自產、委托加工的貨物用于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等行為,視同銷售貨物,需計算交納增值稅。 對于稅法上某些視同銷售的行為,如對外投資,會計核算不作為銷售處理,按成本轉賬。只要稅法規定需要交納增值稅的,應當計算交納增值稅銷項稅額。 (1)投資方,對外投資轉出: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主營業務收入 (公允價)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2)收到投資時,視同購進處理 借:原材料 [協議價]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實收資本 | |
| 6.不予抵扣項目: ①購入時即認定進項稅額不能抵扣的,如購進用于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的固定資產,其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增值稅額,計入購入貨物及接受勞務的成本。 ②購入時不能直接認定其進項稅額能否抵扣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增值稅額: (1)購入時: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 (2)購入以后用于按規定不得抵扣進項稅額項目的,應將原已計入進項稅額并已支付的增值稅轉入有關的承擔者予以承擔: 如:不是用于生產經營的項目: 借:在建工程 應付職工薪酬 待處理財產投資 貸: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3)用于生產經營建設項目,可以抵扣:借:在建工程 貸:原材料 | |
| 當月交納當月增值稅額: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 貸:銀行存款 | ||
| (二)消費稅 | ||
| 1.自產產品銷售——營業稅金及附加: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借:營業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 企業用應稅消費品對外投資,或用于在建工程、非生產機構等其他方面,按規定應交納的消費稅,應計入有關的成本。 | 2.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 按照稅法規定,企業委托加工的應稅消費品,由受托方在向委托方交貨時代扣代繳稅款(除受托加工或翻新改制金銀首飾按規定由受托方交納消費稅外)。 ①委托加工的消費品,委托方用于連續生產(消費稅計入“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應稅消費品的; ②委托加工的應稅消費品直接出售的,不再征收消費稅。(消費稅計入“委托加工物資”成本) 受托加工或翻新改制金銀首飾按規定由受托方交納消費稅。企業應于向委托方交貨時,借:營業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 | |
| 2.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 (1)收回后用于繼續生產——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 1.發出材料: 借:委托加工物資 貸:原材料 2.支付加工費,繼續生產: 借:委托加工物資 [加工費] 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 [消費稅] 貸:應付賬款 3.收回材料: 借:原材料 貸:委托加工物資 | (2)收回后,直接銷售:——計入成本 1.發出材料: 借:委托加工物資 貸:原材料 2.支付加工費,直接出售: 借:委托加工物資 [加工費+消費稅] 貸:應付賬款 3.收回材料: 借:原材料 貸:委托加工物資 | |
| (三)營業稅 | ||
| 1.營業稅——是對提供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征收的一種稅。 2.其他業務收入有關營業稅: 借:營業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貸:銀行存款 【口決】除主營業務活動以外的其他經營活動發生的相關稅費,在“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核算。 | 3.銷售不動產相關的營業稅:在“固定資產清理”核算。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4.出租或出售無形資產: 出租無形資產應交納營業稅,通過“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核算。 出售無形資產應交納營業稅,通過“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科目核算。 | |
| (四)其他應交稅費 | ||
| 1.資源稅 資源稅——是國家對在我國境內開采礦產品或者生產鹽的單位和個人征收的一種稅。 | ||
| (1)銷售產品或自產自用產品的相關資源稅 ①企業按規定計算出銷售應稅產品應交納的資源稅: 借:營業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費——應交資源稅 ②企業計算出自產自用的應稅產品應交納的資源稅 借:生產成本 制造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資源稅 (2)收購未稅礦產品相關資源稅: 借:材料采購 (買價+資源稅) 貸:銀行存款 (實付額) 應交稅費——應交資源稅 (代扣代繳的資源稅) 企業應按收購未稅礦產品實際支付的收購款以及代扣代繳的資源稅,作為收購礦產品的成本,將代扣代繳的資源稅,計入“應交稅費——應交資源稅”科目。 | (3)外購液體鹽加工固體鹽相關資源稅: ①購入液體鹽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資源稅(允許抵扣的資源稅) 材料采購 (買價-允許抵扣資源稅) 貸:銀行存款//應付賬款 (買價) ②企業加工成固體鹽后,在銷售時,按計算出的銷售固體鹽應交的資源稅, 借:營業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費——應交資源稅 ③將銷售固體鹽應納資源稅抵扣液體鹽已納資源稅后的差額上交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資源稅 貸:銀行存款 | |
| 2.土地增值稅 企業轉讓土地使用權應交的土地增值稅: (1)土地使用權與地上建筑物及其附著物一并在“固定資產”等科目核算的: 借:固定資產清理 (轉讓時應納稅額) 貸:應交稅費——應交土地增值稅 (2)土地使用權在“無形資產”科目核算的: 借:銀行存款(實際收到金額) 累計攤銷 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營業外支出 貸:無形資產 (賬面余額(原值)) 應交稅費——應交土地增值稅 (應交額) **營業外收入 | 3.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稅和印花稅 ①計算應交的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稅時, 借:管理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稅) ②上交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稅) 貸:銀行存款 企業交納的印花稅,不會發生應付未付稅款的情況,不需要預計應納稅金額,同時也不存在與稅務機關結算或清算的問題,因此,企業交給的印花稅不需要通過“應交稅費”科目核算,于購買印花稅票時,借:管理費用 貸:銀行存款 | |
| 4..城市維護建設稅 ①計算出的城市維護建設稅 借:營業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費——應交城市維護建設稅 ②實際上交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城市維護建設稅 貸:銀行存款 | 5.耕地占用稅 企業交納的耕地占用稅,不需要通過“應交稅費”科目核算。 企業按規定計算交納耕地占用稅時, 借:在建工程 貸:銀行存款 | |
| 【要點】 ①在“管理費用”科目核算:房產稅、車船稅、土地使用稅、礦產資源補償費、印花稅; ②在“應交稅費”科目核算:房產稅、車船稅、土地使用稅、礦產資源補償費、營業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和教育費附加、土地增值稅。 ③不需要通過“應交稅費”科目核算的稅金包括:印花稅 (借:管理費用 貸:銀行存款) 耕地占用稅(借:在建工程 貸:銀行存款) ④營業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和教育費附加、:計入——營業稅金及附加 | ||
| 七、應付股利 | ||
| 應付股利——是指企業經股東大會或類似機構審議批準分配的現金股利或利潤。(股票股利不通過“應付股利”核算) 企業董事會或類似機構通過的利潤分配方案中擬分配的現金股利或利潤,不應確認負債,但應在附注中披露。 | ①計算應支付的現金股利或利潤時 借:利潤分配——應付現金股利或利潤 貸:應付股利 ②實際支付: 借:應付股利 貸:銀行存款 | |
| 【總結】應交稅費: 不通過應交稅費科目核算的稅費:印花稅、耕地占用稅、契稅、車輛購置稅。 (一)增值稅 1.按照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企業2009年1月1日以后購入的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所支付的增值稅在符合稅收法規規定情況下,也應從銷項稅額中扣除(即進項稅額可以抵扣),不再計入固定資產成本。按照稅法的規定,購入的用于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等目的的固定資產而支付的增值稅,不能從銷項稅額中扣除,仍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 2.進項稅額轉出與銷項稅額 3.原材料: (1)在建工程(例如購建機器設備生產經營固定資產)領用原材料,會計上按照成本計入在建工程,進項稅額不需要轉出計入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例如購建辦公樓等不動產)領用原材料,會計上按照成本計入在建工程,同時進項稅額轉出計入在建工程。 (2)因管理不善(被盜、丟失、霉爛變質)造成原材料的損失,進項稅額轉出計入待處理財產損溢。 (3)用原材料進行債務重組,按照公允價值確認其他業務收入,確認增值稅銷項稅額。 (4)用原材料進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如果具有商業實質,按照公允價值確認其他業務收入,確認增值稅銷項稅額;如果不具有商業實質,會計按照成本結轉,稅法上確認增值稅銷項稅額。 (5)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以原材料為對價,則會計上按照成本結轉,稅法上確認增值稅銷項稅額;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以原材料做為合并對價,會計上按照公允價值確認其他業務收入,稅法上確認增值稅銷項稅額。 【總結】原材料: A、用于內部循環使用時,按成本轉帳,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除外)。 B、用于企業外部使用時,確認收入,增值稅銷項稅額。 4.自產的產品: (1)在建工程(例如購建機器設備生產經營固定資產)領用資自產產品,會計上按照成本結轉,稅法上不確認銷項稅額。 (2)在建工程(例如購建辦公樓等不動產)領用資自產產品,會計上按照成本結轉,稅法上確認銷項稅額。 (3)自產產品用于發放職工福利,會計上確認主營業務收入,稅法上確認增值稅銷項稅額。 (4)以自產產品進行債務重組,會計上確認主營業務收入,稅法上確認增值稅銷項稅額。 (5)以自產產品進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如果具有商業實質,會計上確認主營業務收入,稅法上確認增值稅銷項稅額;如果不具有商業實質,會計上按照成本結轉,稅法上確認增值稅銷項稅額。 (6)因管理不善(被盜、丟失、霉爛變質)造成的自產產品毀損,要將產品使用的原材料中的進項稅額轉出。 【總結】自產產品: 內部循環、外部使用時,均確認收入,增值稅銷項稅額(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除外)。 5.小規模納稅人的征稅率由6%將為3%,適應目前增值稅納稅人的改革,以平衡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的稅負。 (二)消費稅 1.企業對外銷售產品應交納的消費稅,記入“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 2.企業用應稅消費品對外投資等視同銷售項目,按規定應交納的消費稅計入有關資產成本等有關科目中; 3.企業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收回后直接用于銷售的,其消費稅計入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成本;委托加工收回后用于連續生產應稅消費品按規定準予抵扣的,計入應交消費稅科目的借方。 (三)營業稅 1.主營業務及其他業務應繳納營業稅計入“營業稅金及附加”(例如出租無形資產等); 2.與銷售不動產相關的營業稅計入“固定資產清理”; 3.出售無形資產相關的營業稅記入營業外收支。 (四)資源稅 1.銷售產品交納的資源稅記入“營業稅金及附加”; 2.自產自用產品交納的資源稅記入“生產成本”; 3.收購未稅礦產品代扣代繳的資源稅,記入收購礦產品的成本。 4.收購液體鹽加工固體鹽相關的資源稅,按規定允許抵扣的資源稅記入應交資源稅科目的借方。 (六)企業按規定計算應交的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稅、礦產資源補償費, 借:管理費用 貸:應交稅費 | |
| 【總結】 | |
| 生產用原材料用于不同情況下的處理。 | 自產產品用于不同情況下的處理。 |
| (1)在建工程(例如購建機器設備生產經營固定資產)領用原材料,會計上按照成本計入在建工程,進項稅額不需要轉出計入在建工程; 借:在建工程 貸:原材料 在建工程(例如購建辦公樓等不動產)領用原材料,會計上按照成本計入在建工程,同時進項稅額轉出計入在建工程。 借:在建工程 貸: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 (1)在建工程(例如購建機器設備生產經營固定資產)領用自產產品,會計上按照成本結轉,稅法上不確認銷項稅額。 借:在建工程 貸:庫存商品 (2)在建工程(例如購建辦公樓等不動產)領用資自產產品,會計上按照成本結轉,稅法上確認銷項稅額。 借:在建工程 貸: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
| (2)因管理不善(被盜、丟失、霉爛變質)造成原材料的損失,進項稅額轉出計入待處理財產損益。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貸: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 (3)因管理不善(被盜、丟失、霉爛變質)造成的自產產品毀損,要將產品使用的原材料中的進項稅額轉出。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貸: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
| (3)用原材料進行債務重組,按照公允價值確認其他業務收入,確認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應付賬款 貸:其他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其他業務成本 貸:原材料 | (4)以自產產品進行債務重組,會計上確認主營業務收入,稅法上確認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應付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
| (4)用原材料進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如果具有商業實質,按照公允價值確認其他業務收入,確認增值稅銷項稅額;如果不具有商業實質,會計按照成本結轉,稅法上確認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 貸:其他業務收入(具有商業實質)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其他業務成本 貸:原材料 如果不具有商業實質: 借: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 貸: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 (5)以自產產品進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如果具有商業實質,會計上確認主營業務收入,稅法上確認增值稅銷項稅額;如果不具有商業實質,會計上按照成本結轉,稅法上確認增值稅銷項稅額。 具有商業實質: 借: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不具有商業實質: 借: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 貸: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
| (5)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以原材料為對價,則會計上按照成本結轉,稅法上確認增值稅銷項稅額;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以原材料做為合并對價,會計上按照公允價值確認其他業務收入,稅法上確認增值稅銷項稅額。 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 借:長期股權投資 借:其他業務成本 貸:其他業務收入 貸: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 (6)自產產品用于發放職工福利,會計上確認主營業務收入,稅法上確認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
| 第二節 非流動負債 | |||
| 一、長期借款 長期借款,是指企業從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借款。 | |||
| (1)取得借款時: 借:銀行存款 (實收額) *長期借款——利息調整 (一定在借方) 貸:長期借款——本金 (2)支付工程款時: 借:在建工程 貸:銀行存款 (3)計息時: 借:在建工程//財務費用//制造費用 (攤余×實i) 貸:應付利息 (本金×借款利率) *長期借款——利息調整 | (4)付息時: 借:應付利息 貸:銀行存款 (5)到期還本時: 借:長期借款——本金 *在建工程//財務費用//制造費用 貸:銀行存款 (實付額) 長期借款——利息調整 (余額) | ||
| 二、長期應付款 | |||
| 包括應付融租入固定資產的租賃費、以分期付款方式購入固定資產發生的應付款項等。 (一)應付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租賃費 應在租賃期開始日,將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兩者中較低者 折現率的三種選擇:1.租賃內含利率 2.租賃合同規定的利率; 3.同期銀行貸款利率 未確認融資費用應當在租賃期內各個期間進行分攤。企業應當采用實際利率法計算確認當期的融資費用。 (二)具有融資性質的延期付款購買資產(分期付款)(未確認融資費用) | |||
| 三、應付債券——面值、利息調整、應計利息 | |||
| (一)一般公司債券 | |||
| 1.企業發行債券時, ①如果發行費用>發行期間凍結資金所產生的利息收入(不利差額),按發行費用減去發行期間凍結資金所產生的利息收后的差額,根據發行債券所籌集資金的用途,分別計入財務費用或相關資產成本。 ②如果發行費用<發行期間凍結資金所產生的利息收入(有利差額),按發行期間凍結資金所產生的利息收入減去發行費用后的差額,視同發行債券的溢價收入,在債券存續期間于計提利息時攤銷,分別計入財務費用或相關資產成本。 企業發行債券時, 借:銀行存款//庫存現金(實收) **應付債券——利息調整 貸:應付債券——面值 ** ——利息調整 注:發行債券發生的手續費、傭金,計入負債的初始入賬金額,體現在利息調整明細科目中。溢、折價也是包含在利息調整明細科目中的。 | 2.利息調整的攤銷 利息調整應在債券存續期間內采用實際利率法攤銷。 資產負債表日, 借:在建工程//制造費用//財務費用(攤余×實利) **應付債券——利息調整 貸:應付利息 (票利)(分期付息) 應付債券——應計利息(票利)(一次還本付息) **——利息調整 借:應付利息 貸:銀行存款 | ||
| 3.債券的償還 債券通常分為:到期一次還本付息或一次還本、分期付息。 一次還本付息方式的,企業應于債券到期支付債券本息時, 借:應付債券——面值 ——應計利息 貸:銀行存款 | 采用一次還本、分期付息的, 1.在每期支付利息時, 借:應付利息 貸:銀行存款 2.債券到期償還本金并付最后一期利息時, 借:應付債券——面值 *在建工程/財務費用/制造費用 貸:銀行存款 應付債券——利息調整(先算) | ||
| (二)可轉換公司債券 | |
| 企業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券,應當在初始確認時將其包含的負債成份和權益成份進行分拆,將負債成份確認為應付債券,將權益成份確認為資本公積。 在進行分拆時: 1. 應先對負債成份的未來現金流量進行折現,確定負債成份的初始確認金額。 2. 按發行價格總額扣除負債成份初始確認金額后的金額確定權益成份的初始確認金額。 3. 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發生的交易費用,應當在負債成份和權益成份之間按照各自的相對公允價值進行分攤。 4. 可轉換公司債券持有者在債券存續期間內行使轉換權利,將可轉換公司債券轉換為股份時,對于債券面額不足轉換l股股份的部分,企業應當以現金償還。 | |
![]() | ![]() |
| (1)可轉換公司債券初始確認:負債成份和權益成份進行分拆 公允價值:負債成份=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 權益成份=發行價格-負債成份的公允價值 交易費用:負債成份分攤=交易費用×負債成分的公允價值/(負債成份的公允價值+權益成份的公允價值) 權益成份分攤=交易費用-負債成分分攤額 借:銀行存款 (發行價-交易費用)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倒擠) 貸: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面值)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權益成分-權益分攤交易費) 負債成份應分攤的交易費用實際上是計入了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中。 | (2)確認利息費用 借:財務費用 (攤余×實利) 貸:應付利息 (票利,分期付息)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應計利息)(票利) **——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3)債券持有人行使轉換權 轉換的股份數=攤余成本/股數 借: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面值) ——可轉換公司債券(應計利息) 應付利息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權益成分-交易費) 貸:股本 (面值)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資本公積——資本溢價 |
| 【注】可轉換公司債券,轉換時: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包括2部分:可轉債權益成份的份額,轉換后(帳價-股本)的差額。 求實際利率時:負債成本-分攤交易費用=面值折現+利息折現 求i=? | |
| 【補充】第十一章:二、混合工具的分拆 企業發行的某些非衍生金融工具,即混合工具,既含有負債成分,又含有權益成分,如可轉換公司債券等。對此,企業應當在初始確認時將負債和權益成分進行分拆,分別進行處理。 在進行分拆時,應當先確定負債成分的公允價值并以此作為其初始確認金額,再按照該金融工具整體的發行價格扣除負債成分初始確認金額后的金額確定權益成分的初始確認金額。 | |
| 1.發行可轉換債券: 借:銀行存款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貸: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面值)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股份轉換權) (權益成分) | 2.計提和實際支付利息: 計提債券利息時: 借:財務費用(攤余×實利) 貸:應付利息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實際支付利息時: 借:應付利息 貸:銀行存款 |
| 3.轉換: 借: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面值) 貸: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倒擠) 1股本 (面值×股數) 2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余額) 同時: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股份轉換權) (權益成分) 貸: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 |
| 企業發行附有贖回選擇權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其在贖回日可能支付的利息補償金,即債券約定贖回期屆滿日應當支付的利息減去應付債券票面利息的差額,應當在債券發行日至債券約定贖回屆滿日期間計提應付利息,計提的應付利息,分別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財務費用。 | |
| 【總結】 不應計入相關資產成本的有: 1.按規定計算繳納的房產稅 2.按規定計算繳納的土地使用稅 3.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收回后用于連續生產應稅消費品的,由受托方代扣代繳的消費稅 負債: 1.企業按規定計算應交的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計入管理費用 2.如果帶有現金折扣的應付賬款,由于企業會計準則規定采用總價法核算,所以應付賬款不扣除現金折扣,按發票總價金額核算。 3.企業如有將應付賬款劃轉出去或者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賬款,應按其賬面余額,借記“應付賬款”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4.企業按規定計算應交的教育費附加、礦產資源補償費,借記“營業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教育費附加、應交礦產資源補償費)科目。 資產負債表日,有關應付債券與持有至到期投資核算: 1.應按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應付債券的利息費用 2.應按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利息收入 3.對于分期付息、一次還本的應付債券,應于資產負債表日按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債券利息,與按票面利率計算確定的應付未付利息的差額,借記或貸記“應付債券—利息調整”科目 4.對于分期付息、到期一次還本的持有至到期投資,應按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的債券的利息收入,與按票面利率計算確定的應收利息金額,,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科目 5.企業發行的債券應當按其公允價值和相關交易費用之和作為初始入賬金額。如果為持有至到期投資所發生的交易費用,計入初始投資成本。 | |
| 類別 | 處理 |
| 職工薪酬的組成內容 | (1)職工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即按國家統計局規定的構成工資總額的內容。 (2)職工福利費,由企業根據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計算確定。應該注意的是,由于各種勞動保障可以直接計入成本費用,而不由職工福利費列支,職工福利費的計提標準不一定是工資總額的14%,而是按照企業的實際情況計提。 (3)“五險一金”:即醫療保險費、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以及住房公積金,以商業保險形式提供給職工的各種保險待遇也屬于職工薪酬,應當按照本準則進行確認、計量和列報。 (4)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 (5)非貨幣性福利。 (6)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的補償(辭退福利)。 (7)其他與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相關的支出。 辭退福利不按照收益對象分直接計入管理費用,其他都按收益對象分。 |
| 貨幣性酬薪計量 | 計提時:按受益原則分攤 借:生產成本 (由生產產品提供勞務負擔的部分) 資產成本(如在建工程,研發支出等) 期間費用 (除上述之外的) 貸:應付職工酬薪-工資、職工福利、社會保險費等明細 實際發放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貸:銀行存款(現金) 其他應收款——某職工(收回代墊款) 應付職工薪酬——住房公積金 (按工資10%扣繳個人負擔部分) 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
| 自產的非貨幣資產發放: | 計提時: 借: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管理費用等 貸:應付職工薪酬(實物的價+稅) 發放實物,確認收入: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主營業務收入 (實物的市場價格)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轉結實物成本) 貸:庫存商品 |
| 外購的非貨幣資產發放: | 購買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銀行存款 計提時 借: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管理費用等 貸:應付職工薪酬 |
| 無償向職工提供住房或租賃住房供職工使用 | 借:制造費用、管理費用等 貸: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 計提折舊或支付租金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累計折舊、其他應付款、銀行存款等 (按折舊額、租金等) |
| 辭退福利 | 借:管理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解除職工勞動關系補償 這里費用的確定分兩種:強制辭退的,金額是確定的;自愿辭退的,按最佳估計值預計之 |
| 一般債券 | 可轉換公司債券(例題說明之) |
發行債券 借:銀行存款 (實際收到的) 貸:應付債券——面值 ——利息調整(溢價) 計算利息費用(同時攤銷溢折價) 借:財務費用等 (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應付債券——利息調整(溢價攤銷) 貸:應付利息 (面值*票面利率) 歸還債券本金及最后一期利息費用 借:財務費用等 應付債券——面值 ——利息調整 貸:銀行存款 | 發行日: 借:銀行存款 (實際收到的金額)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 (面值-債券現值) 貸: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面值)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差額) 發行時支付的費用在負債成分和權益成分之間分配。 計算利息費用 借:財務費用等 (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應付債券——利息調整(溢價攤銷) 貸:應付利息 (面值*票面利率) 行使轉換權時:就是將債券成分和權益成本轉銷 借:應付債券 (包括各個明細)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貸:股本 (股本面值)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差額) 庫存現金 (不足一股的部分) |
| 項目 | 處理 |
| 購進貨物 |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對于不得抵扣的,不列此項,直接計入資產價值) 貸:銀行存款 |
| 進項稅額轉出 | 借:在建工程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原材料 |
| 銷售貨物或視同銷售 | 借: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
| 繳納的問題 | 預交本月增值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 貸:銀行存款 月底計算時: 預交的少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預交的多時: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多交增值稅) 實際繳納時: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貸:銀行存款 |
| 小規模納稅人 | 購買貨物時:增值稅計入成本 銷售貨物時:按銷售額*一定比例計算應交增值稅,銷售額為不含稅,如果含稅,要轉換 |
| 稅種 | 渠道 |
| 消費稅 | (1)產品銷售。①將應稅消費品對外銷售,繳納的消費稅直接計入“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②用應稅消費品對外投資、在建工程等方面,按規定繳納的消費稅計入有關成本。 (2)委托方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①將委托加工的應稅消費品收回后直接用于銷售的,應將代收代繳的消費稅計入委托加工消費品的成本;②將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收回后用于連續生產應稅消費品,將按規定準予抵扣的消費稅,記入“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科目的借方。 |
| 營業稅 | 一般在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核算;工業企業按規定繳納的營業稅,通過“其他業務成本”科目核算;銷售不動產應交營業稅在“固定資產清理”科目核算 |
| 資源稅 | ①企業銷售應稅礦產品應交的資源稅,記入“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②企業自產自用的應稅產品應交的資源稅記入“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科目;③收購未稅礦產品代扣代繳的資源稅計入收購礦產品的成本;④外購液體鹽加工固體鹽的相關資源稅,購入液體鹽繳納的資源稅可以抵扣,記入“應交稅費——應交資源稅”的借方;企業加工成固體鹽后,在銷售時,應交資源稅記入“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 |
| 土地增值稅 | 對于兼營房地產業務的企業,繳納土地增值稅記入“其他業務成本”科目核算;轉讓固定資產應交的土地增值稅,計入“固定資產清理”。 |
| 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和印花稅 | 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印花稅均記入管理費用;印花稅不通過“應交稅費”科目核算。 |
| 城市維護建設稅 | 營業稅金及附加 |
| 耕地占用稅 | 企業繳納耕地占用稅,借記“在建工程”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
Copyright © 2000 - www.sgjweuf.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
套餐D大額券
¥
去使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美女久久久|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亚洲av一区二区在线看| 欧美人与禽2o2o性论交| 在熟睡夫面前侵犯我在线播放| 自拍偷区亚洲综合第二区| 亚洲国内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琪琪|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导航| 日韩av裸体在线播放|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古典 | 欧美日产国产精品日产| 欧美s码亚洲码精品m码|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 |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 深夜释放自己在线观看| 石原莉奈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蜜臀av| 被灌满精子的少妇视频| 一区二区视频| 被灌满精子的少妇视频| 日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h无码精品3d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啪啪|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美女黄网站18禁免费看| 综合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久综合|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劲| 国产男人的天堂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亚洲| 天堂av成人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破坏版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女高中生强奷系列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