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壓力致使增收不增利
匯總2006年上市公司中報分析,在收入明顯好于去年同期的同時,凈利潤數據卻出現下滑,上市公司業績喜中有憂
截止到2006年8月31日,除ST龍昌、ST精密、ST蘭寶和G草原發四家公司沒有公布中報外,A股1365家上市公司如期完成半年報的披露。總體來看,中報所反映出的上市公司整體業績要好于前期市場普遍預期的水平,收入與利潤雙雙出現正增長。
然而,在上市公司上半年收入取得較大幅度上升的同時,卻由于上游成本的壓力陡增而致使凈利潤增幅遠小于收入的增幅,上市公司出現多收“三五斗”的尷尬局面。
整體表現好于預期
從1365家上市公司整體來看,1131家上市公司盈利,達到總數的82.8%,其中有825家盈利水平超過了去年。出現虧損的公司有234 家,主要還是集中在ST 類公司里。
財務數據方面,1365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6萬億元,同比增長17.22%;凈利潤達到1286.58 億元,同比增長7.24%;加權每股收益0.1185元,較去年同期下降了2.22%,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5.09%,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4.42%。
從以上數據來看,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增長仍然較快,達到了兩位數以上,而凈利潤增長也達到了7.24%,超過了年初市場的普遍預期。
由于前期對中國經濟增長過快、部分行業出現過熱現象的擔憂,政府對宏觀經濟進行了緊縮,因此,市場普遍預期本年度上市公司利潤增幅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但從目前來看,很多行業增長仍然較快,并沒有顯現出宏觀調控的影響。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凈資產收益率,這個反映盈利能力水平的指標卻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
中報數據三大特征
首先,從每股收益來看,該指標超過0.20元的公司有240家,最高的為G馳宏,達到了2.26元。虧損公司有234家,虧損最多的為石煉化,虧損0.79元。而大部分公司的每股收益都集中在0~0.2 元之間。這些數據在數值上表現為一種正態分布,符合市場的規律。
其次,資產營運水平有所下降。雖然收入與利潤都出現了正增長,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凈資產收益率指標卻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反映出目前A 股公司資金營運水平開始出現下降。
企業利潤的增長一方面來源于企業規模擴張和產品市場占有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則來源于自身成本控制、管理水平的上升等。從下降14.42%這一數據來看,在目前能源原材料大幅漲價的前提下,成本壓力還是比較大的。而反觀目前收入和利潤的增長,更多的可以歸結為上半年股改過程中,更多優質資產的注入。
再次,增收不增利現象明顯。總體來看,在收入增長17.23%的同時,而利潤僅僅增長7.24%,這種增收不增利的現象表現得較為明顯。從具體行業來看,增收不增利大行業有九個,石化、金屬非金屬、交運等大行業名列其中,尤其是金屬非金屬和造紙印刷兩個行業,在收入同比增長的同時,利潤卻出現了下滑,反映出行業所受到的成本壓力較大,行業本身營運水平也有待提高。同時,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造成的成本壓力開始顯現。
從主營收入增長率來看,居前的行業主要還是集中在證券、有色、發電設備等行業,而建筑、計算機硬件、造紙、和基礎化工等行業收入則出現負增長。
毛利率作為反映行業公司整體盈利潛力的重要指標之一,也值得重點關注。從毛利率上升較快的行業來看,貴金屬冶煉、船舶制造、廣播電視設備制造、漁業、絲絹紡織業位居前五位,反映出這些行業目前處于景氣的上升周期。而由于能源原材料的上漲,像化學原料、電子元器件、煤炭等毛利率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
綜合收入、利潤、毛利率三個指標,我們可以看到,對于受上半年能源和大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的行業普遍表現較差,毛利率大幅下降,收入和利潤也出現一定的下滑。因此,從未來一段時間來看,行業很難有轉機。從收入、利潤、毛利率上升的情況來看,發電設備、船舶制造仍然處于行業景氣的高峰,而生物制品、綜合證券公司、制糖業發展較快。
未來投資的啟示
通過對中報匯總分析,可以看到雖然上市公司整體盈利狀況要好于預期,但是能源與原材料等最上游行業價格上升后,對相關下游行業造成的成本壓力已經開始顯現。而且隨著成本提升的傳導,必將對最下游行業造成影響。因此,從下半年利潤變化趨勢來看,最多也只是保持目前這種水平,而很難出現更大的增長。
具體到各個行業,建議繼續保持對高景氣的行業如發電設備、船舶制造等行業的持倉;對于像生物制品、綜合證券公司等處于行業上升期的行業給予增持;而對于目前承受較大成本壓力的行業給予回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