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地稅函[2006]33號
頒布時間:2006-02-21 00:00:00.000 發文單位:陜西省地方稅務局
各設區市、楊凌示范區財政局:
現將《2006年全省農業稅收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并下達2006年農業稅收計劃任務,望你們結合實際組織落實,確保全年農業稅收任務的完成。
附件:2006年農業稅收任務表(略)
陜西省地方稅務局
二00六年二月二十一日
2006年全省農業稅收工作要點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也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農稅改革與發展的重要一年。根據全省地稅工作會議精神,2006年全省農業稅收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省委十屆七次、八次全會精神,堅持聚財為國,執法為民的稅務工作宗旨,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業稅收征管改革,理順征管關系,制定積極有效的征管措施,突破征管瓶頸,提高征管質量,著力提高農稅人員綜合素質,改進和加強農業稅收征收機關和隊伍的作風建設,確保完成全年農業稅收任務,為支持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和諧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一)嚴格執行農村稅費改革政策,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加大監督檢查工作力度,積極跟蹤關注取消農業稅政策后各地的貫徹執行情況,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對于農村稅費改革試點以后形成的農業稅尾欠,符合減免稅條件的,要積極主動地為納稅人辦理減免稅手續;確有能力繳納而不繳納的,要依法追繳。
(二)加強征管,確保農業稅收任務完成。認真貫徹《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全面推進依法治稅,不斷規范稅收執法行為,創造良好的稅收執法環境。密切加強與土地、房產等部門的聯系,嚴格減免稅程序。完善耕地占用稅、契稅征管操作規程,建立健全大宗稅源跟蹤制度和新建項目登記制度,依法加大對耕地占用稅和契稅的清欠力度,打擊偷稅、逃稅、漏稅違法犯罪。繼續加大耕地占用稅、契稅和煙葉稅政策宣傳力度,采取靈活多樣的宣傳方式,全方位、多層次宣傳,力爭做到群眾理解,社會支持。確保全省農業稅收任務完成。
(三)完善農稅征管體制,積極推進房地產稅收一體化建設進程。以國家稅務總局農稅體制改革為先導,完善農稅征管體制,理順關系,實現契稅、耕地占用稅征管職能劃轉。整合現有征管資源,實現信息共享,重新配置征管力量,加強部門配合與調查研究,總結試點工作經驗,設計實施方案,積極推進房地產稅收一體化管理。
(四)加快信息化建設。按照“秦稅工程”的設計理念和思路,以現行農稅征管軟件為基礎,升級契稅、耕地占用稅征管軟件,實施網絡化管理,做好耕地占用稅、契稅信息資料與房地部門網絡對接工作。完成試點市區網絡建設。
(五)加強政策研究,穩步推進稅制改革。按照科學化、精細化要求,加大調查研究力度,著力研究契稅、耕地占用稅執法程序與房地產交易程序、環節和價格之間的關系,找出政策法規兼容點,實現法規政策對接,突破征管瓶頸。著力研究契稅、耕地占用稅稅源同步管理問題,力爭稅源管理做到分類別、分項目、分區域,力爭與房地產部門同時掌握房地產交易信息。配合國家稅務總局做好《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占用稅暫行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葉稅暫行條例》出臺調研工作,草擬《陜西省耕地占用稅征收管理辦法》和《陜西省煙葉稅征收管理辦法》。
(六)組織開展稅收政策執法專項大檢查,確保農業稅收各項政策有效執行。
做好耕地占用稅、契稅重點稅源專項檢查工作。依據發改委、建設和規劃部門提供的信息資料,全省確定10個重點稅源大戶,省農稅局牽頭分組檢查,對稅收征管質量和稅收執法責任制提出評估。對征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提出合理建議。
做好農業稅收票證管理情況檢查。按照國家稅務總局《農業稅收票證管理辦法》的規定,對票證的領取、使用、管理、繳銷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對領取未建立臺帳的,擅自擴大使用范圍的,繳銷不及時等不規范行為的,要限期糾正,按有關規定處理。除征收煙葉用農業特產稅和收取農業特產稅、農業稅尾欠外,各地一律停止使用農業稅、農業特產稅票證,嚴格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農業稅帳薄票證和征管資料清理歸檔工作的通知》的有關規定組織清理統計、封存,由省、市農稅部門監銷。
(七)強化干部培訓。按照改革、發展、適應的原則,結合我省農村稅費改革實際情況,認真分析農業稅收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認真做好調查研究和理論探索。按照注重綜合素質、提升崗位能力、創新培訓方式、增強干部培訓實效性的原則,繼續加強各級農稅領導干部和業務骨干的稅收法律、法規及其相關法律、法規、計算機應用知識的培訓,為依法治稅奠定堅實基礎,創造良好環境。
(八)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工作作風建設。繼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認真貫徹落實《實施綱要》及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促進黨員干部廉潔從政。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牢記“兩個務必”,增強勤儉節約意識。按照“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要求,切實改進工作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