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技[1999]680號
頒布時間:1999-06-04 00:00:00.000 發文單位:新聞出版署
1999至2000年是我國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的最后兩年,也是國家大力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加快國有企業改革與脫困的關鍵兩年。在這兩年中,各級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能否從宏觀上科學合理地調控出版物印刷企業總量、結構和布局,解決當前出版物印刷企業低水平重復設立、整體水平落后、競爭秩序混亂等問題,是關系到出版物印刷業能否順利實現體制轉軌、增長轉型的必要條件,也是實現出版物印刷業持續健康繁榮發展的關鍵所在。根據《印刷業管理條例》、《中央宣傳部、中央政法委、新聞出版署關于1999年上半年“掃黃”、“打非”集中行動方案》、《關于對全國印刷業進行全面清理整頓的通知》及《新聞出版業2000年及2010年發展規劃》的要求,制定此規劃。
一、制定出版物印刷業總量、結構、布局宏觀調控規劃的必要性。
近年來,我國的出版物印刷業迅速發展,為兩個文明建設做出了貢獻。但由于多種原因,出版物印刷業目前在總量、結構、布局方面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1、總量過剩。目前,我國出版物印刷企業總量失控、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印刷生產能力過剩,供求嚴重失衡。據1996-1998三年出版物印刷統計,僅書刊印刷定點企業(約占出版物印刷企業數的20%)年完成書刊印刷產量就已接近或超過當年出版的書刊實物總量,即使考慮到內部資料性出版物等的需求,全國現有出版物印刷企業在總量上過剩也是十分明顯的。出版物印刷生產能力嚴重大于市場需求,其結果必然產生惡性競爭,導致印刷市場秩序混亂,非法印刷活動猖獗。
2、結構不合理。出版物印刷業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企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兩方面。企業散濫問題嚴重,低水平重復建設,規模小、檔次低,產品結構單一,生產工序簡單,技術裝備落后。其結果:一方面是低水平即一般產品生產能力過剩,大批企業開工不足,設備閑置,勞動生產率低下;另一方面高水平精美產品生產能力不足,不少高檔印刷業務流向境外。
3、布局缺少規劃。由于體制等方面的原因,我國長期以來出版物印刷企業一直處于誰建誰用,誰有誰管的狀況。相關部門不能統一協調,整體布局缺乏合理規劃,層次不夠分明,檔次沒有拉開,優勢不能互補。
以上問題的解決,首先需要從加強宏觀調控入手,制定相應的規劃,是宏觀調控的基本依據,對加強管理和促進繁榮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制定出版物印刷業總量、結構、布局宏觀調控規劃的指導思想。
制定出版物印刷業總量、結構、布局宏觀規劃,應遵循以下指導思想:
1、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和國家關于新聞出版的各項方針、政策,堅持一手抓宏觀調控,一手促繁榮發展,促使出版物印刷業順利完成階段性轉移的任務。
2、控制總量、調整結構、合理布局、提高質量、規范經營,是今后一個時期出版物印刷業發展的重要指導原則。為此,各級新聞出版管理部門要加大對出版物印刷業的宏觀調控力度,加強對出版物印刷業的總體規劃工作,努力實現出版物印刷業總量適應、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的目標。
3、壓縮低水平重復設立、技術裝備落后、管理基礎差、產品質量低劣的出版物印刷企業,全面提高出版物印刷企業的整體素質和兩個效益。鼓勵組建和發展有競爭能力的印刷企業集團,實行專業化生產,實現規模效益。
4、淘汰工藝技術落后、嚴重污染環境、危及安全生產、使用年限過長的印刷工藝和設備,進一步改善我國的出版物印刷技術裝備水平,努力提高產品質量,促進出版物印刷業持續健康發展。
三、制定出版物印刷業總量、結構、布局宏觀調控規劃的基本原則。
制定出版物印刷業總量、結構、布局宏觀規劃要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1、保持出版物印刷總量、結構、布局與市場需求相適應,逐步建立起公平競爭、經營規范、健康有序的出版物印刷市場體系。引導企業堅持技術進步,加強自身改革、改組、改造和管理,不斷提高出版物印刷質量,促使出版物印刷業持續、健康、繁榮發展。
2、出版物印刷企業的總量要根據圖書、期刊等出版物市場的需求和各地出版物印刷企業的生產能力合理確定,采取發展并穩定大中型骨干企業,同時,淘汰小型落后企業的政策,從嚴控制。
3、出版物印刷企業的結構要向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的方向調整。同時,要引導企業面向市場,根據市場需求及自身特長定位產品結構并調整生產及組織結構。產品結構要向多品種、高質量、短周期的方向調整;生產及組織結構要向專業化和集團化方向調整;技術工藝及設備要向印前數字網絡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多樣自動化方向調整。
4、出版物印刷企業的布局規劃要防止盲目建廠和隨意發展,從全國和地區整體布局上通盤考慮。要圍繞出版中心(基地)布局印刷企業,各種規模、檔次、特色的出版物印刷企業并存和互補,形成層次分明、檔次拉開、特色相間、優勢互補的印刷格局。
本規劃附件,2000年前出版物印刷企業總量調控方案,是在1997年各地上報的實有出版物印刷企業數的基礎上進行壓縮和調整。確定各地壓縮的幅度時,綜合考慮了當地的年出版總量和出版物實際印刷總量占全國的比重,以及地方印刷企業的實際發展水平和布局后確定的。
四、施行出版物印刷業總量、結構、布局宏觀規劃的主要措施。
1、認真搞好清理整頓印刷業的各項工作。
各地要認真按照《關于對全國印刷業進行全面清理整頓的通知》要求,搞好清理整頓的各項工作。堅決取締未經批準擅自設立、無證無照或證照不全非法從事印刷經營活動的地下廠、點;嚴厲查處違法違規印刷經營行為;大力壓縮不符合條件、低水平重復設立的印刷企業、單位和個人。要突出重點,切實做好出版物印刷企業的清理整頓工作。
2、堅持行之有效的各項管理制度。
各地在監督管理出版物印刷企業工作中,要繼續堅持“兩證一照”制度、出版物印刷經營許可制度、書刊印刷定點及《委托書》制度、內部資料性出版物準印制度、跨省印刷雙向審批制度、承印驗證登記備案制度、出版物印刷產品質量檢測認定制度、年檢制度等。新聞出版管理部門要與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加強合作,對出版物印刷企業定期檢查,形成制度。
3、制訂發展規劃,合理調控出版物印刷企業總量、結構及布局。
各地要根據出版物印刷市場的需求和上述制定出版物印刷企業總量、結構、布局的指導思想和原則,制訂好本地出版物印刷企業的發展規劃,嚴格控制出版物印刷企業總量。全國2000年前不超過5600家(不含排版、制版、裝訂專項企業)。2000年前出版物印刷企業總量調控方案中規定的各地出版物印刷企業總量控制數及國家級定點、省級定點企業控制數,今年清理整頓印刷業結束時就要做到,并且2000年前不得突破。各地要通過聯合、兼并、股份制改造等方式對出版物印刷企業進行資產重組,優化結構。有條件的地方,可通過試點,組建印刷企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