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布時間:2015-09-09 00:00:00.000 發文單位:農業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
2007年以來,農業部、財政部依托現有中央和地方科研優勢力量和資源,啟動建設了以50個主要農產品為單元、產業鏈為主線、從產地到餐桌、從生產到消費、從研發到市場各個環節緊密銜接、服務國家目標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以下簡稱“體系”)。為客觀評價體系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研發、示范轉移、應急技術服務、決策咨詢、人才培養、專項資金管理及使用等方面的績效,特別是在引領和支撐農業產業發展中的貢獻和作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體系管理,根據《農業部 財政部關于印發〈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農科教發[2007]12號)、《財政部 農業部關于印發〈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資金管理試行辦法〉的通知》(財教[2007]410號)有關規定,農業部 財政部委托中國科學院第三方評估研究中心(下文簡稱“評估中心”),自2015年8月起對體系進行全面的績效評估工作。
為做好體系績效評估工作,此前我們已經組織各體系進行了自評估。請此次績效評估中抽查到的有關單位和體系,按照《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績效評估工作方案》(附后)要求,積極配合評估中心做好體系績效評估有關工作。
附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績效評估工作方案
農業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
2015年9月9日
附件
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績效評估工作方案
為做好“十三五”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規劃與建設工作,農業部、財政部委托中國科學院第三方評估中心對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實施情況進行績效評估,制定本方案。
一、評估目的
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于2007年底正式啟動,按照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依托具有創新優勢的中央和地方科研資源,針對每一個大宗農產品設立一個國家產業技術研發中心,并在主產區建立若干個國家產業技術綜合試驗站。主要職能是圍繞產業發展需求,進行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研究、集成和示范;收集、分析農產品的產業及其技術發展動態與信息,為政府決策提供咨詢,向社會提供信息服務,為用戶開展技術示范和技術服務,為產業發展提供全面系統的技術支撐;推進產學研結合,提升農業區域創新能力,增強我國農業競爭力。
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已實施8年,中央財政給予了持續穩定支持。通過對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績效評估,客觀反映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實施情況,公正評估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實施效果,發現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管理過程中的問題,發揮績效評估對財政資金的跟蹤問效作用和決策信息反饋作用,為加強和改進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管理提供意見建議。
二、評估依據
本次績效評估主要以《農業部 財政部關于印發<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農科教發[2007]12號)、《農業部 財政部關于印發<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資金管理試行辦法>的通知》(財教[2007]410號)、《農業部關于印發<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人員考評辦法(試行)>的通知》(農科教發[2009]9號)、《農業部 財政部關于印發<關于地方開展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的通知》(農科教發[2008]5號)等為依據。
三、評估內容
本次評估把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作為一個整體考察對象,以50個體系的自評估為基礎,重點對體系的組織架構與布局、運行實際效果、資金使用與管理等進行全面評估,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一)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組織架構與布局。包括體系的組織構架與崗位設置;體系的遴選與布局;體系的區域分布。
(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科技支撐與貢獻。包括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實施期間的總體成果情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實施期間產生的重大標志性成果;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對我國農業整體發展的支撐與貢獻,如對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的支撐與貢獻;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對防災減災應急服務的支撐與貢獻。
(三)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管理與制度。包括選題機制;人員遴選與激勵;任務考核機制;體系內部創新鏈之間的關系;與依托單位的關系;信息管理平臺。
(四)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隊伍建設。包括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科技人員隊伍競爭能力的提升狀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科技人員隊伍工作認同度與工作積極性;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隊伍建設對國家農業科技隊伍建設的總體帶動作用。
(五)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經費使用與資金管理。主要考察經費總體分布情況及其合理性,經費管理的科學性,經費使用是否合規等。
四、組織與實施
(一)建立工作組、專家組
工作組。工作組以中國科學院第三方評估研究中心為主,聯合其它農業科技機構專家共同構成,負責設計評估方案、組織實施評估工作、支撐專家組評估工作、撰寫評估報告,從程序上確保第三方評估的專業性與獨立性。工作組成員如下:
組 長:
李曉軒 中國科學院第三方評估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主要成員:
孫東升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曹殿文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所科技處處長
王竑晟 中國科學院農業創新辦公室副處長
卜洪震 中國農業大學科研院處長
張 薇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副館長
阿儒涵 中國科學院第三方評估中心助理研究員
程燕林 中國科學院第三方評估中心博士后
專家組。專家組由國內農業領域院士與著名專家組成,根據評估方案與評估內容開展評估工作,提出評估意見,是評估報告思想與觀點的主要來源。由中國科學院第三方評估研究中心會同委托方(農業部、財政部)共同確定本次績效評估的專家組組長,并商專家組組長確定專家組成員名單。專家組職責:執行評估工作,參與聽證會、研討會、參與實地調研,提出評估意見,修改并最終確定評估報告。專家組成員名單如下:
組 長:
張亞平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成 員:
劉 旭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向仲懷 西南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康紹忠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孫其信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教授
程備久 安徽農業大學校長、教授
唐華俊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
朱 明 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羅振峰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
田克恭 河南農業大學教授
段子淵 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副局長
馬榮才 北京市農業局副局長
王登啟 山東省農業廳副廳長
潘文智北京德清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總工程師
李衛國廣西田園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研究員
高 軍 中國科學院條件保障與財務局總會計師
李曉軒 中國科學院第三方評估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二)實施方式
本次評估主要采取聽證會、實地調研、問卷調查、專家閉門研討等方法進行。
聽證會。包括兩個部分。一是集中聽取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自評估結果匯報,專家組進行質詢討論。二是就專家組提出的有必要進一步論證的關鍵問題,有針對性地聽取有關利益相關方,包括科研人員、企業、地方政府、高校等相關人員等等的意見。
實地調研。選擇不同類型、有代表性的部分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開展實地調研與考察。
問卷調查。就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中的管理與運行等問題,設計調查問卷,通過體系管理平臺,調查了解產業技術體系內科研人員的看法。
專家閉門研討。組織專家就具體問題進行閉門研討會,通過深入研討,就關鍵問題達成一致認識,獨立形成專家組意見。
(三)撰寫評估報告
工作組根據專家評估意見形成評估報告初稿,供專家討論、修改,直至形成最終評估報告。
五、時間節點安排
1.制定評估方案。7月31日至8月31日,與農業部、財政部溝通,并商有關專家。
2.聽證與調研。9月1日至9月24日,組織聽證會、實地調研、問卷調查、專家閉門研討會等。
3.撰寫評估報告。9月25日至10月9日,由工作組與專家組基于調研、聽證及研討會的結論撰寫、修改評估報告。
4.提交評估報告。10月10日,正式向農業部、財政部提交評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