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已解決
最后一問,抵額和抵免限額,分別啥時用,因為這個是子公司免稅嗎?其他抵免限額是持股20%以上股息紅利用限額嗎?
親愛的學員,您好!很高興能為您提供幫助,您的問題答復如下:
在企業承接外國勘察設計項目的案例中,方案三涉及在境外設立全資子公司,并取得股息性質的所得。抵免稅額和抵免限額的使用邏輯如下:
1.抵免稅額:是指企業在境外實際繳納或間接負擔的稅額。方案三中,子公司在境外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和預提所得稅,均屬于抵免稅額。例如,子公司利潤部分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和分配股息時繳納的預提所得稅,均可以作為抵免稅額進行抵免。
2.抵免限額:是指我國稅法規定的,企業可以抵免的境外已繳稅額的上限。抵免限額的計算公式為:
$$
\text{抵免限額}=\text{境外所得應納稅所得額}\times\text{我國企業所得稅稅率(25%)}
$$
如果實際抵免稅額小于或等于抵免限額,可以全額抵免;如果實際抵免稅額大于抵免限額,超出部分不能抵免。
3.子公司是否免稅:子公司本身在境外繳納企業所得稅,因此不是免稅的。我國居民企業通過子公司取得的股息紅利,如果符合股息所得的條件,可以享受間接抵免政策,但前提是子公司已實際繳納企業所得稅。
4.持股比例與抵免限額:抵免限額的計算與持股比例無關,而是根據境外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和我國企業所得稅稅率(25%)計算。只有在計算股息紅利的間接負擔稅額時,才需要考慮持股比例。
5.其他抵免限額:對于股息、紅利以外的所得(如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等),抵免限額的計算方式可能不同,需根據具體所得類型和稅收協定確定。
總結:方案三中,抵免稅額是企業實際繳納或間接負擔的稅額,抵免限額是根據我國稅法計算的上限。子公司本身不免稅,但其繳納的稅額可以作為抵免稅額進行抵免。股息紅利的抵免限額計算與持股比例無關,而是根據應納稅所得額和25%的稅率確定。
祝您學習愉快!
在企業承接外國勘察設計項目的案例中,方案三涉及在境外設立全資子公司,并取得股息性質的所得。抵免稅額和抵免限額的使用邏輯如下:
1.抵免稅額:是指企業在境外實際繳納或間接負擔的稅額。方案三中,子公司在境外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和預提所得稅,均屬于抵免稅額。例如,子公司利潤部分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和分配股息時繳納的預提所得稅,均可以作為抵免稅額進行抵免。
2.抵免限額:是指我國稅法規定的,企業可以抵免的境外已繳稅額的上限。抵免限額的計算公式為:
$$
\text{抵免限額}=\text{境外所得應納稅所得額}\times\text{我國企業所得稅稅率(25%)}
$$
如果實際抵免稅額小于或等于抵免限額,可以全額抵免;如果實際抵免稅額大于抵免限額,超出部分不能抵免。
3.子公司是否免稅:子公司本身在境外繳納企業所得稅,因此不是免稅的。我國居民企業通過子公司取得的股息紅利,如果符合股息所得的條件,可以享受間接抵免政策,但前提是子公司已實際繳納企業所得稅。
4.持股比例與抵免限額:抵免限額的計算與持股比例無關,而是根據境外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和我國企業所得稅稅率(25%)計算。只有在計算股息紅利的間接負擔稅額時,才需要考慮持股比例。
5.其他抵免限額:對于股息、紅利以外的所得(如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等),抵免限額的計算方式可能不同,需根據具體所得類型和稅收協定確定。
總結:方案三中,抵免稅額是企業實際繳納或間接負擔的稅額,抵免限額是根據我國稅法計算的上限。子公司本身不免稅,但其繳納的稅額可以作為抵免稅額進行抵免。股息紅利的抵免限額計算與持股比例無關,而是根據應納稅所得額和25%的稅率確定。
祝您學習愉快!
11/06 08:41
閱讀 29
00:10:00
描述你的問題,直接向老師提問
3474

意見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