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監督是財政機關在財政管理過程中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涉及財政收支事項及其他相關事項進行的審查、稽核與監督檢查活動。財政監督效能即財政監督工作取得的工作成績及產生的積極效果。財政監督效能體現財政監督工作的付出與獲得的關系,具有兩重性,既是財政監督機構的工作成績,是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工作質量的反映,又是監督活動所產生的積極效果。因此,財政監督效能評估一方面要對財政監督人員工作業績進行考評,另一方面更要對財政監督機構工作成效進行評價。
財政監督效能評估的現狀
目前,財政監督效能評估一般沒有單獨的評估體系,而是和財政其他部門一起進行考評,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對單項工作的考評,比如對統計報表、調研信息數量和質量的考評,考評的方法一般為計分法;另一種則是對財政監督工作的綜合考核評價,包括工作計劃、實施進度、完成情況以及廉政建設等內容,一般也采取量化指標計分的方法。已開展的各種類型的考核評價只是財政監督效能評估的雛形,有的內容單一,有的評價指標體系不完善,表現為:
(1)內容單一。目前,財政部門以及財政監督專職機構僅僅是針對財政監督機構及人員進行考核與評價,缺少對財政監督工作內容的考核,缺少通過對財政監督對象的評估而了解財政監督活動作用程度即效果的全面考察。把對財政監督效能評估等同于公務員的考評,忽略了財政監督作為財政良好運行的“監測器”,更應該對財政監督工作的總體成效進行評價。
(2)方法落后。當前已實施的財政監督效能評估,重點是評價財政監督機構及人員工作的好壞,并依此獎懲,還屬傳統的檢查、評比等行政手段和方法。而財政監督效能評估注重的是財政監督的效果,并依據評估結果改進工作。
(3)體系缺乏。客觀上,財政監督效能評估還剛剛起步,還沒有形成系統機制。《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只是說明政府工作人員的效能評價體系的形成,作為機構(組織)效能評價還處于萌芽狀態。
加強財政監督效能評估的思考
一、加強對財政監督效能評估重要性的認識。財政監督效能評估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財政管理水平,通過對財政監督工作成績和積極效果進行科學、準確的評估,可以促進財政監督制度的完善、財政監督方式的轉變和財政監督管理水平的提高,從而提高財政監督效能,最終達到提高財政管理水平的目的。
二、建立科學的財政監督效能評估體系。 其原則是:
(1)公開性原則。財政監督效能評估要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使整個過程公開、透明。
(2)公正性原則。財政監督效能評估必須科學、公正、客觀,不摻雜影響評估結果的個人因素。
(3)實用性原則。評估指標應該是可度量的,使效能評估具有可操作性。
其方法是:
(1)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由于財政監督工作的多樣性和多變性的特點,指標的確定應該盡量予以量化,確實不能量化的,應作定性的判斷,以領導的重視和社會的關注為標準。
(2)橫向比較與縱向比較相結合的方法。財政監督效能評估不僅需要財政監督的管理機構加強對下屬財政監督機構財政監督效能的橫向比較,達到掌握信息促進提高的目的,還需要自身及整個財政監督效能進行縱向比較,掌握各年度效能變化的情況。
具體內容包括:
(1)監督成本。包括財政監督機構的行政開支、財政監督檢查的業務開支及重復檢查的次數。
(2)日常監督和專項檢查。一方面包括日常監督和專項檢查的數量和質量,主要考評規范性、準確性和時效性;另一方面是對被檢查對象的評價,可以結合財政支出資金評價體系和企業效益評價體系的指標進行分析、比較,以及采取“跟蹤調查”和“領導和公眾滿意度”的方法測定社會效果。
(3)調研工作。包括調研報告寫作與被采用的數量,調查研究與監督檢查有效結合的程度,調研報告對完善政策、促進管理的效果。通過這些指標的測定、比較,可以更好地發揮財政監督的信息反饋、政策調研、管理咨詢的作用。
我們要建立的財政監督效能評估體系,一方面要直接作用于財政,即增收節支,強化管理,完善政策;另一方面要間接作用于社會,即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應該說,加強財政監督效能管理、科學實施財政監督效能評估是提高財政監督效能的根本途徑。但是,財政監督效能管理的具體實施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財政監督效能評估很難做到以量化的方式呈現,搜集的信息很難做到全面、準確,財政監督效能評估指標的制定很難做到合理、客觀,等等。因此,強化財政監督效能管理,必須科學、穩步、持續地推進財政監督效能評估體系的建立和實施,以保證財政監督效能的提高。

